王天乒
(晉江市安海醫院中醫科,福建 泉州 36226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常見病,患者常因此病而腰腿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西藥治療常采用口服藥物,但不良反應較多,且患者易復發,手術治療起效快,但風險性較大且費用較高[1]。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給予中藥及手法按摩治療效果較好。本研究旨在分析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33)。對照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7.38±4.57)歲;病程2~5 年,平均病程(3.14±0.79)年。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2~61歲,平均年齡(47.26±4.6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1±0.8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2]相關標準,經X線及CT檢查顯示椎間盤變窄,相鄰邊緣骨贅增生;②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并辨證為肝腎虧虛型,癥見:腰膝酸痛,腿軟乏力,勞累時加重,休息減輕;③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患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異常患者。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獨活、杜仲、白芍、秦艽、川芎各15 g,當歸、桑寄生、黨參、杜仲、防風、牛膝、茯苓各10 g,細辛、甘草各5 g。隨癥加減:疼痛者加延胡索10 g;寒濕者加附子10 g;陰虛者加枸杞10 g;陽虛者加鎖陽10 g。上述藥物首次加水0.4 L,煎煮0.5 h,取汁0.2 L,第2次加水0.3 L,煎煮0.5 h,取汁0.1 L為1劑,于早晚餐前溫服,每天1 劑,10 d 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中醫骨傷手法治療,步驟如下:①患者行俯臥位,醫師將其脊椎間隙拉寬,于脊柱兩側運用大拇指自上而下推動,按摩8 次;②患者行俯臥位,采用放松手法,將適量精油利用掌推涂于患者腰部,使患者血液循環加快,于腰間至下肢,以掌從上往下按壓,重復6 次;③患者仰臥位,直腿抬高,醫師手握患者雙踝,逐漸用力拉伸牽引20 min,同時護理人員用手掌按壓患者腰骶部,逐漸用力,重復進行5 次;④醫師用拇指用力,對大腸腧穴、腎俞穴、居髎穴、環跳穴和阿是穴進行點按操作。以上中醫骨傷手法治療每天1次,1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兩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腰痛消失,活動靈活,直腿抬高可達80°;②顯效:腰痛基本消失,活動稍有不適,但較治療前明顯好轉,直腿抬高超過65°;③有效:腰痛偶爾發作,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較治療前顯著改善;④無效:腰痛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活動受限。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療程后,采用腰椎Oswetry功能障礙指數(ODI)問卷表對患者腰椎功能情況進行評分,共10題,每題計0~5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腰椎功能恢復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 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OD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個療程后,兩組OD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OD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ODI評分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n=32)觀察組(n=33)t值P值t值8.182 19.356 P值0.000 0.000治療前36.87±4.79 37.02±4.58 0.129 0.900治療30 d后28.57±3.16 20.14±2.03 12.837 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纖維環破裂或椎間盤變性向外突出,刺激神經或神經根而引起的一種病癥,以腰腿痛、腰腿麻木或無力為主要癥狀,由外傷、過負荷勞累、寒濕等誘因導致[4]。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手法等非手術治療,但單一方法治療只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很難治愈,需采取聯合或綜合性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療效[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OD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使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包括獨活、杜仲、當歸、白芍、桑寄生、黨參、秦艽、杜仲、防風、牛膝、川芎、茯苓、細辛、甘草等多味中藥材[6]。其中獨活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功效;杜仲補肝腎,有強筋健骨的作用;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黨參益氣補中,生津養血;秦艽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除風濕,退黃膽,除虛熱功效;杜仲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防風味辛甘,性溫,可勝濕止痛、祛風解痙;牛膝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川芎活血止痛;茯苓利水消腫,健脾滲濕;細辛有祛風散寒、止痛通竅、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脈等功效;甘草味甜,補脾和胃,益氣復脈,可解附子毒[7]。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獨活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并能抑止血小板聚集;杜仲對于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當歸可提高免疫力;白芍可擴張冠狀動脈,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桑寄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黨參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秦艽對中樞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有抑制作用;杜仲可調節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牛膝可增強人體骨髓造血功能,能明顯抑制腫瘤生長;川芎能維持血壓穩定,增強心血管的抗氧化能力;茯苓含有高含量的茯苓聚糖成分,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細辛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炎癥介質釋放;甘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在抗腫瘤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療效。而中醫骨傷手法按摩利用手法按壓、推拿患者穴位、經絡等,一方面可減輕內壓,減輕神經根的壓迫,另一方面可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促使患者患處相關阻滯消散,達到舒筋通絡、止痛以及活血的功效,能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腿疼痛的臨床癥狀[8-10]。
綜上所述,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