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輝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中心醫院口腔科,遼寧 鐵嶺 112000)
后牙牙體大面積缺損為口腔科常見病之一,為避免拔除患牙,最大程度保留牙體組織,需先完善根管治療,并行填充治療、樁核冠修復或全冠修復[1]。鑄造金屬樁具有加工成型相對容易、物理機械性能良好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樁核修復。但鑄造金屬樁的彈性模量遠大于牙本質,應力易集中于牙根部位,增加根折風險;牙體組織切割較多且易受到腐蝕,進而引起牙齦變色、炎癥等[2-3]。纖維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蝕能力,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似,避免出現應力集中現象。本研究分析纖維樁核修復后牙牙體大面積缺損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的90 例(108 顆牙)后牙牙體大面積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 例(54 顆牙)。實驗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2.31±2.65)歲。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2.45±2.61)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樁核修復指征;接受根管填充治療;牙齒松動不超過I度;患牙根充密實,根管形態正常,牙根位于牙槽骨中長度≥2/3,牙頸部健康牙本質保留≥2 mm;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需行全冠修復者;精神異常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牙根尖周存在明顯炎癥者。
1.3 方法 實驗組行纖維樁核修復: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牙體組織,去除原充填材料、殘冠殘根腐質,顯露根管口,結合根管方向和臨床牙根長度,用纖維樁配套鉆預備根管至需要的深度與直徑,前者為牙根的1/2~2/3,后者≤牙根1/3,根尖保留根充材料4 mm,確保根管壁無倒凹,平整。根管內殘余牙體組織碎屑采用0.9%氯化鈉溶液和75%乙醇交替沖洗,采用吸潮紙尖干燥根管。取適宜固位增強型石英纖維樁(RTD公司)試戴,并修整長度,若患牙為多根管,可按照根管角度分別獨立置入根管內,粘固后,用高強度雙固化復合樹脂材料(3M公司)恢復核形態,全瓷冠修復。
對照組行鑄造金屬樁修復:根管處理方式與實驗組相同。以機用擴孔鉆于根管口循根管方向擴至所需直徑與深度,一般為根長的2/3~3/4,根管無臺階、無倒凹。雙根管要求平行預備根管,若磨牙根分叉較大,用分瓣式/分體插銷式樁核,無需共同就位道;若磨牙根分叉較小,則整體鑄造樁核。對預備好的根管內殘余牙體組織碎屑采用0.9%氯化鈉溶液和75%乙醇交替沖洗,以吸潮紙尖干燥根管。石蠟油涂抹于根管壁,預備好的根管內迅速插入烤軟的嵌體蠟,硬固后,將蠟樁模型取出,根管內行蠟樁再復位,按照患者咬合關系實施蠟核制作,完成后送義齒加工廠制作,試戴并修整金屬樁核,用雙重固化的粘結復合樹脂水門?。?M 公司)粘結就位,全瓷冠修復。兩組修復后均隨訪1年。
1.4 觀察指標 ①修復1 個月后,采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MCF-8701型咬合力測定儀測定患者咬合力,下頜第1磨牙放置咬合測試片,連續用力咬合10次,頻率為每次2 s,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取花生約2 g,左右兩側各咀嚼20次,收集咀嚼后吐出物、牙面窩溝內殘留物、漱口后吐出物,加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過濾,殘渣取出烘干、稱重,咀嚼前重量與咀嚼后重量差值占咀嚼前重量的百分比即為咀嚼效率。②采集兩組修復前、修復后1 個月齦溝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炎癥因子(IL-8和IL-6)水平。③以紅色美學指數(PES)評估兩組修復前、修復后1年美觀度,包括口腔軟組織顏色、口腔軟組織形態、牙槽突外形、軟組織質地等,總分為14 分,分值越高表示美觀度越好。④修復后1 年,比較兩組修復效果,即樁核脫落、樁核松動、牙根折斷、樁核折斷、牙齦變色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較 實驗組咀嚼效率、咬合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炎癥因子與美觀度比較 修復前,兩組炎癥因子、P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修復后,實驗組IL-8、IL-6水平低于對照組,PE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較()

表1 兩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較()
組別對照組(n=45)實驗組(n=45)t值P值咀嚼效率(%)0.53±0.06 0.90±0.09 22.946 0.000咬合力(Ibs)89.48±9.45 143.56±18.65 17.352 0.000
表2 兩組炎癥因子、PES評分比較()

表2 兩組炎癥因子、PES評分比較()
組別對照組(n=45)實驗組(n=45)t值P值修復后8.39±0.60 11.42±0.39 28.404 0.000 IL-8(ng/mL)修復前42.32±6.68 42.19±6.57 0.093 0.926修復后93.45±11.27 51.32±6.17 21.996 0.000 IL-6(ng/mL)修復前15.32±2.78 15.24±2.81 0.136 0.892修復后32.51±4.67 18.29±2.84 17.452 0.000 PES評分(分)修復前6.05±0.79 6.01±0.82 0.236 0.814
2.3 兩組修復效果比較 實驗組樁核脫落、樁核松動、牙根折斷、樁核折斷、牙齦變色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修復效果比較[n(%)]
當后牙牙體大面積缺損行全冠修復和單純填充治療無法獲取理想治療效果時,經樁核冠技術可修復殘冠、殘根,能避免拔牙所致的本體感覺器缺失、牙槽骨吸收,還能提高咀嚼能力[4-5]。鑄造金屬樁具有較強的機械性能,是臨床修復牙體大面積缺損的常用樁核修復材料。但金屬樁機械強度高,彈性模量高于牙本質,咬合時應力易集中于牙根內壁,造成牙根折斷,影響咀嚼功能。此外,鑄造金屬樁長期處于口腔潮濕環境中,易因腐蝕物造成牙齦顏色變暗,影響美觀效果,還會析出金屬離子,進入齦溝液后對牙齦組織形成慢性刺激,引起炎癥反應[6-7]。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咀嚼效率、咬合力、PES評分高于對照組,IL-8合IL-6水平,樁核脫落、樁核松動、牙根折斷、樁核折斷、牙齦變色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纖維樁核修復效果優于鑄造金屬樁,能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美觀度。纖維樁具有良好的耐腐蝕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其彈性模量約為15~18 GPa,與牙本質彈性模量相似,應力可均勻分散在牙根、樁核,牙根斷裂風險降低[8]。鑄造金屬樁長度需伸入根管2/3~3/4,而纖維樁僅需伸入根管1/2,能減少牙體組織缺損,保留牙體組織,降低根管側穿風險并增強樁核抗折能力[9-10]。纖維樁材料為半透明性且不含金屬,結合樹脂核修復與牙齒顏色相似,美感度更高,易被患者接受;纖維樁繞曲度通常能達到500 MPa,能為患牙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利于患牙修復。
綜上所述,與鑄造金屬樁相比,后牙牙體大面積缺損患者行纖維樁核修復可減少牙周組織受到刺激,減輕炎性反應,且修復效果更佳,可提高咀嚼功能與美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