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邵武市立醫院CT/MR室,福建 南平 354000)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占全身腫瘤的0.2%~1.0%,患病人群以女性居多,統計分析表明,甲狀腺癌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30 000/1 000 000~40 000/1 000 000[1]。甲狀腺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型通常有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等。其中乳頭狀癌為常見類型,這類病型發初期性狀隱匿,基本為良性,病程較長,但因其隱匿特點導致不易診斷,誤診率高達40%[2]。目前,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和預后判斷準確性不斷提高。常見的診斷形式主要包含超聲、CT、FNAC、MRI及核素檢查等,這些檢查方法各有優缺點,臨床工作中較常用的是超聲及CT 檢查。超聲對甲狀腺病灶內微鈣化,病灶內部及周邊血供和周圍淋巴結轉移等有較高的診斷價值;CT對胸骨后甲狀腺病變,甲狀腺濾泡性病變及咽后、上縱隔組淋巴結可進行細微觀察[3]?;诖耍狙芯窟x取本院收治的90 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超聲與CT 診斷甲狀腺癌的影像學表現與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90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15~68歲,平均年齡(40.8±2.6)歲。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病理驗證并確診為甲狀腺癌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心、腎等重要臟器官功能障礙者;溝通障礙患者。
1.2 方法
1.2.1 超聲檢測 超聲檢測使用飛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控制在5~12 MHz,患者取仰臥位,墊起頸部,將頸肩部全部暴露,對甲狀腺、雙頸頸部及雙鎖骨上區進行掃描,觀測病灶的大小、數目、部位、流血和內部回聲情況,用超聲波進行引導,對患者穿刺活檢時應用18 G細針穿刺和Bard自動活檢裝置,同時取3~4條樣進行組織學分析[4]。
1.2.2 CT 檢測 CT 檢測使用PHILIPS 256 排iCT,掃描層厚3.0~5.0 mm,重建層厚≤1.0 mm,患者取仰臥位,頭部充分仰伸,雙手盡量向足側拉伸;掃描范圍從顱底到頸根部,將甲狀腺瘤完全暴露在掃描范圍內,如有需要則擴大掃描范圍,對患者主動脈弓水平和胸廓入口處進行直接觀察[5]。結束平掃后向經肘正中靜脈注射80~100 mL非離子型對比劑,進行注射時患者保持檢查體位,以2.5 mL/d的速率進行注射,注射造影劑后25~30 s 及45~55 s 后行雙期掃描;將CT 掃描得出的圖像送至PHILIPS EBW 工作站內進行分析,選1 名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后期病變部位實質期圖像冠狀位和行矢狀位MPR 處理重建,觀察病灶部位、邊界、數目、大小、密度、形態及鈣化情況,密切關注頸部、氣管旁淋巴結等相鄰結構的關系[6]。
1.2.3 圖像分析 采用雙盲原則,分別由2 名高年資超聲科和CT 室影像醫師對檢測圖像進行聯合分析判斷,結論有異議時進行商討,最后確定最終結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診斷方式結果比較 超聲診斷檢出率為93.33%,明顯高于CT 診斷的6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35,P<0.05),見表1。

表1 不同診斷方式結果比較[n(%)]
2.2 不同影像學檢出率比較 CT 聯合超聲檢出率(97.78%)明顯高于超聲(93.33%)和CT(6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63,P<0.05),見表2。

表2 不同影像學檢出率情況比較[n(%)]
甲狀腺腫瘤具有發病隱匿、病程緩慢等特點,以往檢測方法較少,誤診率及漏診率較高。隨著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甲狀腺癌檢出率逐漸提高?,F今臨床廣泛應用超聲和CT,檢查快速有效且安全性高,但為確保甲狀腺癌的檢出準確率,臨床檢查通常會結合影像學分析,以得出更全面的結論[7-10]。
超聲診斷是目前診斷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有價廉、無創無輻射、可重復性等優點,主要表現為邊界欠清、形態不規則、邊緣毛刺、成角,縱橫比>1、極低回聲、微鈣化、聲暈不規則等[11]。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對胸骨后甲狀腺病變,濾泡性病變及上縱隔、咽后組淋巴結轉移等評估受限。
多層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彌補超聲檢查的不足,密度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較高,因此,對甲狀腺癌的檢出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12]。甲狀腺癌的CT主要表現為形態不規則、咬餅征、微鈣化、增強后模糊/范圍縮小;其次還有邊界模糊、磨玻璃樣強化、簇狀鈣化、暈征消失、粗大鈣化無偽影及鈣化中斷不連;并可對超聲的短板(如胸骨后甲狀腺病變,濾泡性病變及上縱隔、咽后組淋巴結轉移等評價)進行很好的補充[13]。但CT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如有輻射,價格相對較高,對病灶直徑≤5 mm或彌漫性病變的評價受限,對碘過敏和甲亢病史患者存在禁忌證[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診斷檢出率為93.33%,明顯高于CT 診斷的6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 聯合超聲檢出率(97.78%)明顯高于超聲(93.33%)和CT(6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超聲和CT的聯合應用可明顯提高甲狀腺癌的檢出率。
綜述所述,超聲可作為甲狀腺癌的首選檢查方法,CT檢查可作為有效補充,兩種檢查方式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甲狀腺癌的檢出率和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