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東


人人都道江南美,最是宜居動君心。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麗中國重要論述,以及對江蘇、蘇州提出的“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蘇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基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支撐,以美麗宜居城市和鎮村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美麗蘇州建設,聚力打造“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爭取成為“強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現,成為美麗江蘇的靚麗樣板。
深入推進美麗蘇州建設是蘇州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系統謀劃的一項重大部署,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走在前列的一個重要抓手。當前,我們已進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和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建設美麗蘇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設美麗蘇州,是蘇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麗中國重要論述的實際行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美麗中國建設,多次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對蘇州而言,要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生態作為一個標準,高水平建設好美麗蘇州。
建設美麗蘇州,是蘇州率先投身美麗江蘇建設的主動擔當。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就建設美麗江蘇作出了系統部署。蘇州要落實好省委對蘇州勇當“兩個標桿”的要求,不僅要做好美麗江蘇建設的“必答題”,還要始終自加壓力、多想一步,答好“思考題”和“附加題”,爭做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區和美麗江蘇的標桿城市,為全省全國積累經驗、作出示范。
建設美麗蘇州,是蘇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舉。近年來,蘇州陸續建成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首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群,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蘇州有責任按照美麗江蘇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優化生態空間結構,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一流產業生態、創新生態。
建設美麗蘇州,是蘇州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陀^上,對照美麗蘇州新期待、美好生活新需要,我們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必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改進。蘇州圍繞老百姓關心的重點、堵點、難點問題,特別是聚焦生態環境整治、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功能品質、綠色公交出行、公共文化供給等民生項目相應排出了任務清單、明確了序時進度,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各項成果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需要。
長期以來,蘇州既注重經濟繁榮又珍視生態環境,使得城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變得更具韻味、更有活力、更為宜居。如今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時代提出的新命題,蘇州以落實國家戰略、突出生態文明思想、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三大抓手,精心建設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的美麗蘇州。力爭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有關美麗蘇州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到2025年,美麗蘇州建設的空間布局、發展路徑、動力機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城鄉人居品質、文明和諧程度、綠色經濟發展活力位居全省全國前列,爭創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區;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的美麗江蘇標桿城市。
以國家戰略為引領建設美麗蘇州
美麗蘇州是美麗中國、美麗江蘇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美麗中國建設總體布局中統籌謀劃,把蘇州建設成為獨具東方魅力的現代國際大都市和美麗幸福新天堂。
全面投身區域一體發展。牢牢把握“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歷史性機遇,以“東融西育、南北協同”為主要戰略方向,著力提升蘇州在城市群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重點把握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家門口”的重大機遇,全面服務、對接上海,積極推動滬蘇同城化,承接上海溢出帶動效應。深化全市域的統籌協調,助力長三角地區形成優勢互補、協調并進新格局。發揮蘇州吳江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關鍵作用,建設成為示范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標桿。
全面優化城鄉空間格局。開展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構建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形成“一核雙軸,一湖兩帶”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以東西向的蘇滬發展軸和南北向的通蘇嘉發展軸構成的“十字形”城鎮軸為依托,以蘇州古城為核心,構建多中心、組團型、網絡化的城鎮空間,承載蘇州現代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功能。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目標,聚力抓好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建設等工程,精心開展生態修復。圍繞“一江兩湖”核心自然資源,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全力推動沿江、沿湖綠色發展。致力保護蘇州江南水鄉的自然本底,用綠水青山繪就“美麗蘇州”的新畫卷,彰顯“人間天堂”的獨特魅力,為蘇州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囊?,優化完善鎮村布局規劃,科學確定村莊布局,統籌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引導鄉村產業集聚,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根據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將全市14000多個自然村劃分為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集聚提升和其他一般五大類型,確定鄉村一、二、三產融合重點發展區域,分類推進鄉村振興。
以生態優先為導向建設綠色蘇州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美麗蘇州建設的核心內涵,著力增加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蘇州實踐路徑。
優化區域生態格局。充分發揮蘇州山水環繞、河網密布的自然稟賦優勢,以太湖、長江、南部水鄉湖蕩為主體,連通湖泊、河流、濕地、山體、森林、農田等生態廊道和板塊,構建江河湖聯動的生態空間格局。構建“一環一帶、三河九脈、濕地湖蕩”的市區藍色網絡,以“四角山水”為基底,以古城風光環、邊界縫合環、城市公園環、郊野生態環為紐帶,加快形成“四環、四楔”的市區綠色空間結構。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核心,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覆蓋全市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