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強 新余市工業和信息化融合推進中心
在經濟飛速增長形勢的推動下,讓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筑工程項目與日俱增,諸如市政工程、預應力橋梁以及地下鐵路工程等,在此過程當中,也呈現出不同的施工技術,在商品混凝土質量方面的要求隨之提升。在對商品混凝土產品質量判斷的過程中,不僅應該參考相關強度指標、和易性、可泵性,而且需要深入了解混凝土強度的保證率和強度標準差等,由此了解到混凝土生產的能力。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混凝土生產的成本加以管控,以便充分發揮出其良好的功效與作用,進一步增強商品混凝土生產質量管控的成效。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當中,混凝土材料的利用十分常見,對于商品混凝土自身來說,容易被所構成原材料的質量、摻用量等因素所干擾,比如水泥構成的比重、外加劑性能與用量以及水泥相容性等,導致混凝土對以上相關因素的改變是十分敏感的[1]。
混凝土的相構成、強度以及耐久性等性質,主要被原材料、環境的溫、濕度等方面的因素所干擾,當時間改變之后也會隨之改變。
對于房屋建筑物的結構來說,在混凝土的強度與耐久性提出了嚴格的規定,所以,很多商品混凝土供應商提供的混凝土屬于一件半成品,為了滿足結構在強度、耐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應該參考混凝土的運輸、澆筑以及養護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擾。
進行商品混凝土生產質量管理的過程當中,需要構建相應的全面質量管控體系,主要將滿足用戶的需要作為目的,要求加強整個過程加以控制。所有工作人員均應該參加到商品混凝土的生產管理過程當中,并且在此環節中,能夠確定自身的職能與責任,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增加知識的儲備量,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實際上,實施全面質量管控工作時,應該做好相關調查工作,深入了解混凝土產品從生產到售后服務等不同環節的質量情況,借助科學的管控方式。同時可以運用系統管理的方法,將混凝土質量管控工作及其整個過程看作一個系統,借助更加轉專業的技術和數理統計等不同的方式,完成系統管理的任務。從商品混凝土供應站角度來說,需要結合商品混凝土生產的特征,構建相應的全面質量管控體系[2]。圖1為商品混凝土質量保證體系機構圖。依靠總工領導質保科、試驗室等不同的科室加以有效落實。在確保原材料質量合格的基礎上,做到對施工配合比的嚴控,然后實施開盤鑒定管控。由相關生產科工作者完成綜合管理工作的任務。依靠質保科進行攪拌、運輸環節的質量情況監督。而技術科中的工作者,則需要制定出具體的工藝操作規定,完成針對相應工藝參數的監控任務,并且落實開盤鑒定工作。

圖1 商品混凝土質量保證體系機構圖
對于需要進入到攪拌站的原材料來說,應該經過相關質檢部門的批準,擁有相關許可證,有關質檢工作者對材料進場之前,應該仔細加以檢查,謹防出現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產品,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達到有關規定。
進行水泥選用的過程中,有關生產廠家需要滿足質量體系認證相關規定,同時采用硅酸鹽水泥。正式進場以前,應該細致檢查水泥,做好抽樣檢查工作,生產混凝土前,需要以分批的形式對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強度加以檢測,不可以忽視檢查混凝土的穩定性與外加劑的相容性情況[3]。
針對砂石材料,大粒砂可以使混凝土的強度提升,不過因為購買的成本很高,所以通過降低水泥、外加劑的使用量,能夠使生產成本下降,在砂石進場時,需要經過質檢人員的檢查合格后才能夠進場。并在進場后,應該對沙子、碎石粒度、泥質的含量進行認真檢測。通常情況下,采用飲用水實施商品混凝土的攪拌,結束以后,則應該以定期的形式,仔細檢測所生產的混凝土強度,使其質量滿足相關規定。
作為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因素,需要重視對外加劑、水泥等材料質量的管控,才能達到混凝土生產管理的目標。當外加劑、征物摻合劑等進場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質量加以細致檢查。檢查水泥適應性的過程當中,一般要求有關混凝土生產商與原料生產商之間加以合作,以便使得混凝土產品的質量達到有關規定。經過上文闡述和分析之后,可知,做好對原材料的采購工作十分關鍵,具有很大研究意義和實施價值。
進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管控的過程中,具體滿足以下幾方面要求:(1)實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過程中,因為被不同方面的因素所干擾,所以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應該避免出現照搬的現象,不然會形成不良的影響。同時還應該做好系統適配實驗,結合所處的環境、施工場地等情況,根據最終的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最佳的方式,并且經過有關技術工作者進行審核之后,方可以進行生產。(2)對混凝土的生產環節實施動態化管控,結合混凝土配合比、具體工程項目、相關設計規定、天氣條件以及原材料變化等情況,需要體現出管理者的職能與責任[4]。(3)開展配合比設計相關數據的統計整理過程中,由于數據信息不一樣,使得其編號同樣有所差別,在系統了解各種配合比信息的基礎上,參考工程單位的存檔情況,避免出現丟失的現象,假如后續再次進行利用,還應該重新加以檢測,如此,可以謹防由于原材料的變化,產生相關質量方面的缺陷。
為了使商品混凝土的生產質量達到相關規定,應該加大對混凝土生產環節質量的管控力度,應該滿足下述幾個不同方面的要求:(1)在選取高級拌合設備、測量儀器之后,能夠確保混凝土拌合的質量合格,并且做好設備定期維護工作。(2)所有進行混凝土拌合的相關施工人員,均應該合理運用施工工藝,一方面,應該系統你掌握操作的步驟與規定;另一方面,則應該以定期的形式對其實施專業培訓,夯實其基礎。(3)有關施工人員應該實施配合比試拌,根據相關規定加以實施,仔細測試每一份樣品的粘聚性情況,直至混凝土的性質滿足有關規定,方可以運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施工過程當中。針對混凝土配合比最終的數據結果,準確加以記錄。(4)準確繪制出質量成本特性曲線。在進行混凝土質量成本管理過程中,費用和產品的合格情況呈現出緊密地聯系,說明此關系的曲線叫作質量成本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質量成本特性曲線圖
結合圖2可知,處于最佳點的左邊,需要增加預防費用,制定出合理的質量管控策略,達到使質量成本下降的目的;處于最佳點的右邊,如果增加預防費用,會導致質量成本提高,需要摒棄從前的對策,使預防費用下降。通過增加相應的預防費用,能夠使鑒定費用下降。在提高鑒定成本的同時,能夠使外部故障的發生概率下降,不過卻會造成內部故障發生概率提高。
在商品混凝土運輸的過程當中,需要確保運輸環節中的勻質性,避免出現分層、離析以及漏漿等不良現象。在商品混凝土到達所在的施工現場之后,需要保證混凝土混凝坍落度滿足相關規定。進行混凝土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將不漏漿與吸水的容器作為首選。應用之前,應提前進行濕潤處理,在運送時,應該將容器中粘著的殘渣及時清除,確保裝料量的適宜性,避免出現太滿溢出的現象。使用泵送混凝土過程中,需要確保泵車進行連續運作。對于輸送管道而言,應該盡可能規避發生彎曲的情況,進行轉彎時保持緩慢的速度。利用之前,需采取一定量的水泥漿對管道內壁加以潤滑處理,并且明確具體的時間與應用位置,要保證混凝土由卸料運輸至泵送結束至少為2h,在夏天時需要進一步減少時間。一旦運輸時間太久、振搗不夠密實,將降低建筑物混凝土的強度,無法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達到相關規定。
綜上所述,對于建筑工程企業而言,保證其質量可謂至關重要。對于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應該明確服務宗旨,注重對混凝土質量加以管控,不斷完善相關組織機構,并且編制出科學的混凝土質量保障制度,結合廣大用戶的實際需要情況,生產出其需要的混凝土產品,同時強化售后服務工作,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滿意度,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