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強
(博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西玉林 537600)
馬鈴薯又名土豆,茄科茄屬。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和糧食作物。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但是中國馬鈴薯產量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如何選擇合理的覆膜方式,達到省工省力、增產增效,是當前馬鈴薯生產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2015年冬季我進行了本次試驗。
試驗品種為費烏瑞它,在博白縣農貿市場購買。
于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3月4日在博白縣東平鎮富門村進行試驗。
試驗地前茬作物是水稻,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上。播種前后為低溫天氣。博白縣屬亞熱帶季風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2.7℃,年平均降雨量達1 400 mm,全年無霜期高達350~360天。
本試驗共設3種不同覆蓋方式:①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②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③傳統露地栽培(CK)。每種方式重復3次,采用完全隨機區組排列,共9個小區。小區面積7.2 m2(6 m×1.2 m)。
2.5.1 精選種薯。選擇薯形規整,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60~110 g大小適中的健康馬鈴薯做種。
2.5.2 種薯消毒。用赤霉素和多菌靈混合液浸泡種薯15 min,促進發芽及預防病害。
2.5.3 種薯的切塊。進行種薯切塊。切塊時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刀具進行消毒,每個薯塊必須帶有1~2個健壯的芽。切塊后應在薯塊的傷口黏些石灰,以避免切口感染。
2.5.4 沙床催芽。在播種前6~9天,將切好的薯塊或整薯均勻的鋪在濕潤的沙床上,然后在薯塊上再鋪上2~4 cm厚的細沙。之后用灑水壺均勻的將水灑在沙床上。后用薄膜將沙床蓋好。忌淋水過多,底部積水。播種時,掀開薄膜要進行第二輪的選種。
播種時,應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氮肥和鉀肥相結合。①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和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則均實行開溝擺播,之后用白地膜和黑地膜覆蓋畦面,一邊蓋膜一邊用泥土將薄膜周圍壓實密封。出苗后人工破膜,讓幼苗長出地面。②傳統露地栽培(CK)是穴施,將馬鈴薯擺好,蓋上5 cm厚的細土。其它管理措施均相同。
2.7.1 出苗情況。出苗日期,出苗率,統計各處理的出苗數占播種總數的百分率。
2.7.2 植株長勢。采用順序抽樣法,分別對每個處理抽取30株作為樣本,測量其株高和主莖粗,求其平均值。
2.7.3 小區產量。采收后,稱量各小區的產量(并計算折合成公頃產量)。
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曬壟,播種前整好地,超薄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播種蓋土后覆蓋白地膜或黑地膜至收獲;傳統露地栽培(CK)處理:播種后蓋土。露地栽培的中耕除草一次,培土一次。種植密度為40 cm×25 cm。收獲時每個小區隨機取10株進行考種,實收測產。
表1結果表明,單產以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產量最高,產量為38 366.4 kg/hm2,較對照增產56.59%;其次是黑地膜覆蓋栽培,產量為34 350.5 kg/hm2,較對照增產40.20%。
按1元/kg的單價計算,每公頃總收入最高的處理為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收入高達38 366.4元/hm2;每公頃收入最低的處理為傳統露地栽培(CK),收入為24 501.13元/hm2。公頃純收入最高的為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純收入為29 116.4元/hm2,較對照增效68.29%,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純收入為25 200.5元/hm2,較對照增效45.66%。傳統露地栽培處理純收入為17 301.13元/hm2。

表1 各處理產量結果
本試驗各處理都于2015年12月16日播種,但是其出苗期和出苗率都有差別。表2結果表明,出苗期以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最早。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分別較對照早5天和4天。成苗率以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最好,成苗率為91.87%。其次是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其成苗率為90.32%。影響其出苗快慢的原因:一是由于冬種馬鈴薯生長前期地溫較低;二是各種覆蓋方式的保溫性能不同,以黑地膜覆蓋栽培方式保溫性較好,因而其種薯發芽早,出苗快;三是傳統露地栽培因受雨水影響,土壤易板結,出苗比較困難。
3.4.1 地上部分。表3結果可以看出,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莖粗最粗,分枝個數最多,株高排第三。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的株高最高,但是它的莖粗和分枝個數都低于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由此可以看出,各處理的田間地上部分植株性狀均優于對照處理,以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最好,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次之。
3.4.2 地下部分。從表4可以看出,單株馬鈴薯重量以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最重,重量為383.5 g,其次是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重量為343.3 g,各處理的單株馬鈴薯重均大于傳統露地栽培(CK)的單株馬玲薯的重量232.8 g。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的塊莖外觀表現為光滑、鮮嫩;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的莖塊外觀表現較光滑;而傳統露地栽培(CK)處理的莖塊外觀基本光滑,損傷率比較高。

表2 各處理經濟效益分析結果

表3 各處理生育期表現

表4 各處理經濟性狀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的各方面表現最優,產量最高,純收入最高。它的增產效果是三種栽培方式中最明顯的,每1 hm2的產量較傳統露地栽培(CK)增產56.59%,值得推廣應用。
產量以超薄白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最高,產量高達38 366.4 kg/hm2。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產量為34 350.5 kg/hm2排名第二。由于是免耕,無需耕地,從而減少了勞動用工,且塊莖光滑、無破損。經濟效益比傳統露地栽培(CK)增效35.73%,純收入為23 482.38元/hm2,且做到了稻草還田,可培肥地力。超薄白色地膜和超薄黑色地膜覆蓋栽培處理的保溫性能好,出苗期較早,成苗率最高。傳統露地栽培(CK),由于其不需要用到地膜,有效地減少了成本的開支。但由于是覆蓋泥土,在播種后下過雨,土壤稍有板結狀況,從而影響了出苗期,后期的成苗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