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圣何塞水星報》2月6日文章,原題:共和黨的陰謀理論家危及拜登的對華政策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去了國務院,重申對外交和美國盟友的承諾。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這兩個方面未受重視。拜登深知,歐洲和亞洲的同盟關系將是應對崛起中國的關鍵。然而,在國會山,馬喬里·泰勒·格林的言論卻暴露出拜登管理對華競爭的最大挑戰:全球認為美國政治充滿瘋狂的陰謀論——這種看法正在拖累整個國家。
中國共產黨的公報和媒體充滿勝利主義的信念,認為中國注定要隨著美國衰落而崛起。美國的盟友擔心,他們不得不兩邊下注,與中國交好。因此,美國最大的對華政策問題是,拜登能否如他所說的那樣,“重拾我們作為全球領導者的信譽”。其中利害關系巨大。
應對中國挑戰不是與蘇聯冷戰的重演。二戰后,美國根據外交官喬治·凱南1946年著名的“長電報”,開始實施對蘇“遏制”政策。那份“長電報”認為蘇聯最終會因內部矛盾而崩潰。但如今,正如《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所言,“遏制中國不可行”。蘇聯的僵化、受國家控制的經濟未能適應和發展,而中國在過去40年中取得驚人的經濟和科技進步。沃爾夫估計,到2050年中國的經濟“可能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加起來一樣大”。
而且中國深深融入世界經濟,這一點又與蘇聯不同。即使美國試圖解開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多數國家也都希望與華盛頓和北京保持良好關系。
北京提出旨在連接中國和世界基礎設施的“一帶一路”倡議,向亞洲各地和歐洲提供巨額貸款。很少有人能抵御誘惑,因為他們在別處無法獲得這種貸款。
歐盟對中國試圖收購尖端科技公司,以及中國向其出售5G互聯網設備較為警惕。但即便是歐洲人,也難以抵擋中國的誘惑。歐盟不久前與中國簽署一項大型投資協定,拒絕了拜登提出的等到他上任后討論的要求。
我們的盟友不知道是否還能信任美國的領導力。正如沃爾夫所言,“過去20年里,尤其是過去4年里,美國毀掉了其在理性、正派、可靠甚至是遵守基本民主準則方面的聲譽。”因此,當共和黨領導層拒絕懲罰格林時,盟友會如何看待美國政治?盟友們又怎么能確定“特朗普主義”四年后不會重返白宮呢?要與中國打交道,拜登將不得不讓盟友——以及北京——相信美國能夠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如果共和黨削弱了對抗中國的關鍵努力,那將是悲劇性的。▲
(作者特魯迪·魯賓,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