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臉App號稱一秒變大明星,當心個人隱私被大陸掌控”,島內綠媒8日又危言聳聽地恐嚇年輕人。
親綠的臺灣《自由時報》8日稱,大陸近年積極開發人工智能換臉技術的應用程序,App“去演”近來在網絡爆紅,它可將自己的臉孔合成到電影、電視劇經典片段中,一秒化身劇中主角,讓島內年輕人趨之若鶩。但臺灣“國安”部門稱,注冊“去演”需要使用電子郵箱及露臉正面照,聲稱“去演”可借此大量收集臺灣民眾臉孔及個人信息販賣,且多數支付軟件可綁定臉部偵測支付。臺“國安”部門警告稱,使用“去演”App,臉部辨識成為一種強制性設定,“若用戶習慣綁定電子信箱,瀏覽中共網站或發表言論,容易遭中共建檔”。
綠營隨即開始炒作所謂的“紅色滲透”。民進黨“立委”郭國文稱,臺灣在網絡方面遲遲沒有法令規范,“立法刻不容緩”。民進黨“立委”范云稱,“國安”部門證實有疑慮的App,臺灣民眾就不要使用?!傲⑽蓖趺阑莘Q,當局應研議或立法規范,讓大陸抖音等App在臺灣消失。民進黨當局官員還聲稱,大陸近年強力收攏臺灣青少年,“去演”成功吸引年輕族群使用,“大陸可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臺灣年輕族群信息,無形中可累積強大的人臉數據庫”。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則回應稱,臺當局已制定App資安檢測標準,手機和手機出廠時內建的App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檢測,一般性的App是“經濟部”檢測。
隨著兩岸交流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些在大陸比較火爆的軟件在島內也流行開來,包括美圖秀秀、微信、抖音、小紅書等。據聯合新聞網日前報道,有網民表示,最近發現臺灣學生都很喜歡用小紅書,在小紅書上習慣用簡體字,且這種現象不僅限于小紅書,就連在其他地區的社交軟件如美國的Instagram中,也有臺灣人使用簡體字。從網民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臺灣中學生族群的小紅書用戶都會使用簡體字和網友溝通。此外,《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即便愛奇藝等一些視頻網站在島內被禁,還是有臺灣蘋果用戶“換區注冊”,通過大陸蘋果賬號下載并使用大陸流行的視頻與社交網站。
針對綠營警告大陸App的“國安風險”,有島內輿論直言,民進黨又犯了“恐中幼稚病”。聯合新聞網刊登的一篇評論稱,這兩年來,由于“國安疑慮”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民進黨當局對陸資審查日趨嚴格,制造了喧騰一時的“愛奇藝被禁事件”。其他平臺幾乎只要與“中”沾邊,隨時有被“砍頭”的風險。但就算民進黨當局極力要排除大陸對臺灣的影響,但實際上“與大陸發生聯結甚至擴大聯結,是不可逆的潮流”?!?/p>
(張若)
環球時報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