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年初,各行各業都在忙著梳理盤點,媒體更是如此。
作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周刊從多個角度對中國紡織行業的2020年進行了梳理和回顧。除了每年例行發布年度精銳榜,還總結歸納出了紡織服裝行業的年度關鍵詞。
不僅如此,新年伊始,周刊推出了年度策劃系列報道,以求從科技創新、市場營銷、可持續發展、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等維度,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當前所處的環境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更深入的報道。
第一期報道說的是紡織科技。從滿足國防需求的高性能碳纖維,到綠色環保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從登月的五星紅旗,到海底深處的繩纜;從智能化生產技術,到醫用防護材料……正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創新,終于讓中國紡織業躋身世界紡織強國之列!
沒錯,中國已然是紡織強國了!此前,中國工程院對我國制造業26個行業同制造業強國做了對比和分析,從規模、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產業結構幾個角度,按照領先、先進、差距較大、差距巨大4個級別與國外同行業現狀進行評估。
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有5類產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6類處于世界先進地位,10類差距較大,5類差距巨大。居領先地位的產業包括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紡織、家電;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產業包括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發電裝備、鋼鐵、石化、建材;飛機、航空機載設備及系統、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機器人、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汽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材料、生物醫藥、食品等10類產業差距較大;差距巨大的產業是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航空發動機、農業裝備等5類產業。
“早在‘十五時期,我國紡織業就開始構想建設紡織強國,編制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從綜合實力看,紡織強國主要指標已經基本完成。”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表示,紡織工業是我國制造業中5個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產業中的一個。從現狀看,我國紡織業從規模上看已經超過全球50%,化纖產量占世界70%;從貿易上看占全球三分之一;從產業完整性看產業鏈最完整,產品品種最齊全;從制造水平看,纖維原料、紡紗織布、服裝家紡的工藝制造和裝備水平大都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
強國目標的基本實現,增強了我們面對未來的信心和繼續發展的動力。然而,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我們不可盲目自大,腳步決不可放緩。在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格局中,從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戰略要求看:行業在綠色發展、時尚引領、品牌設計、國際市場控制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需要我們在“十四五”時期繼續努力。
“2021年,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開啟新的成功!”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所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紡織強國建設的堅實基礎上,讓我們風雨兼程、只爭朝夕,以“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實踐,共同續寫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