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盧 健,楊貴萬,顧光俊
(云南華聯鋅銦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 663700)
云南華聯鋅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露天礦山開采企業,企業擁有采礦車間一個、選礦車間3 個、質檢中心一個。其中,采礦車間擁有的大型礦山工程設備有:50~130 噸級的礦用自卸車60 臺;利勃海爾大型電動液壓電鏟3 臺,R9350(18 m3)2 臺,R9250(15 m3)1 臺;7 m3液壓挖掘機1 臺,4.5 m3液壓挖掘機7 臺;大型裝載機8 臺,大型推土機8 臺,其他小型輔助性設備(平地機、壓路機、小型挖掘機等)共27 臺。本文以實際礦山企業開采包機制管理制度為例,詳細介紹礦山大型工程設備包機制的管理模式和經驗。
礦山工程設備的維修成本在現代企業中是一項占比計較高的支出,降低各類工程設備的維修成本也是現代企業實現提成降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通過實行設備包機制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學的設備包機管理制度、獎懲制度、評比制度,可提高維修人員的積極性,加強維修人員的責任心,使得維修人員在維修保養過程中更加細心,在設備的點巡檢過程中對于自己所負責的設備更加認真,這對于設備的預防性維修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設備的預防性維修離不開設備點巡檢的認真、貫徹執行,通過設備預防性維修,可大幅降低設備的維修成本。例如,維修人員通過實行設備包機制管理以后,某機型4.5 m3挖機的包機負責人通過每周進行一次設備的專業點巡檢,及時發現了此類機型一臺4.5 m3液壓挖掘機液壓油箱內部開裂,并立即組織維修人員進行檢修處理,及時保證設備在運行中液壓系統不會產生氣蝕,從而造成液壓泵、主控閥、液壓油缸等液壓元件的損壞。科學合理的設備包機制管理有效的保障了設備大型配件正常使用,避免了大型配件的異常損壞,達到了工程設備預防性維修的效果,實現了降低工程設備維修成本的目標。
礦山工程設備種類多、型號多,設備越來越大型化、智能化,同時各類不同功能的設備之間相互關聯。例如,液壓挖掘機完好影響著礦用自卸車的正常使用,礦用自卸車的完好同時也影響著推土機、裝載機等其他輔助設備的正常運行,當某一類型的設備由于故障造成停機時,各類設備完好率及出勤率將大幅降低。
在設備包機制的合理分配及管理中,維修人員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責任心進一步提高,維修、保養、點巡檢等工作更加仔細、認真,重要配件的庫存情況,易損件的消耗情況等更加清晰,做到物盡其用、有備無患,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設備完好率。例如,通過實行設備包機制以來,采礦車間各類工程設備完好率在使用年限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完好率逐年提升,尤其是主要設備(如大型電鏟、液壓挖掘機、推土機等)完好率平均達到90%以上,其中影響設備停機的大型配件、易損件造成的停機次數逐年下降,同時也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隨著時代及科技的發展,各種類型設備的誕生早已替代了人工開采時代的開采模式,企業要發展、要創造更高的效益,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擁有完好的設備,同時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工程設備包機制的實行就是管理制度,是提高設備完好率的有效保障和提高企業生產效益的催化劑。礦山某一類工程設備完好是其他設備高效運行的保證,是選礦、冶煉車間提高原料的保證,同時也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重要途徑。
為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切實落實維修人員設備管理責任,實現設備運行安全可靠、設備狀態預先掌控、設備維修科學高效的目標,企業管理離不開管理制度及獎懲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獎懲制度、評比制度,才會提高維修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將設備包機制落實到實處,使設備包機制的建立具有意義,降低設備維修成本,提高完好率、生產效益。
在礦山推行和實施工程類設備的包機制管理制度,要以可靠性為中心,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各類設備的長周期運行進行合理維護和檢修,對避免設備事故或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都有重要作用。設備管理部門及設備維修班組應對礦山各類日常設備管理及崗位包機責任制進行檢查、落實、指導和考核。根據不同崗位包機制的管理模式和責任,設備管理部門、維修部門及設備操作人員(如工程設備駕駛員)取每周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的方式,每月車間所有承包的工程設備需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及相應的評判標準進行打分,同時積極開展設備包機制評先樹優活動,并將設備包機制工作納入車間每月計件考核中,不斷強化設備包機制工作的管理,提高各類員工正確操作、管理和維修工程設備的責任意識,實現設備高效運行、降低生產成本、企業提高生產效益的最終理想。
設備包機制管理中,人員及設備的分配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人員分配中,需要考慮維修人員的不同技能方面的問題,如發動機、變速箱、液壓系統、電控系統等多方面的因素,將擅長不同維修技能(如發動機、變速箱、液壓系統、電控系統等)的人才合理分配于各個包機制小組中,然后再根據設備的數量分配制定人員的多少,每個小組設定一個主要負責人,并將設備進行分類,分為主要設備和輔助設備,以便于在維修工程中設備同時出現故障時,優先處理主要設備。在分配過程中,還需科學考慮設備的老化情況、使用年限等方面,將新舊機器混合分配,做到科學合理的管理。
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綜合性較強的工作,要做到科學合理,就必須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設備大中修標準以及點巡檢記錄、各項數據指標等(圖1)。

圖1 設備點巡檢項目
制定和完善設備日常點巡檢檢查標準、保養標準、維修標準,列出每個主要負責人承包內容明細,明確承包的責任,有效確保包機制人員能清晰自身責任,有效確保設備本質安全。通過這種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和維護方式,不斷提升設備基礎管理水平,確立逐步推進和持續改進的設備包機制原則,做到“臺臺設備有人管,人人肩上有責任”的責任氛圍,避免因維修、檢查、點巡檢不仔細、責任心不強造成的設備事故。
建立健全各項設備點巡檢檢查標準、保養標準、維修標準,可有效提高設備使用使用壽命,做到發現故障及時,處理故障及時,避免了因發現不及時而造成設備重要配件的損壞,甚至造成嚴重的設備事故,設備包機制的實行既能不斷提高維修人員專業技能水平,同時也可大大提高設備完好率,降低維修成本,為企業降本增效作出巨大貢獻。
一方面通過加強培訓,號召設備管理人員、維修人員、操作人員樹立為設備第一責任人的管理思想,讓每位維修人員正確點巡檢、潤滑、維護、保養設備、關注設備易損件磨損情況,讓每一位駕駛員正確操作設備、愛護設備,讓每一位管理人員及時了解設備配件庫存狀況、運行狀態,達到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關注設備,不斷夯實設備管理基礎,從而實現工程設備預防性維修和預防管理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通過培訓要求設備維修、設備管理、設備操作部門及班組認真學習和落實《工程設備包機制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車間和班組培訓活動。根據礦山各類工程設備特點,確定每臺設備的包機責任人,建立工程設備包機制管理臺賬,制定設備包機任分配表,落實相關責任人和檢查人,將設備包機制與設備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使之高效有序開展、穩步實施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