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黎
深度報道在最初主要就是指一些解釋形式的報道內容,再后來就演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新聞總體理念。深度報道是隨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人們產生了一些多樣化的閱讀需求。我們國家電視新聞深度報道起步比較晚,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成就,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們不能否認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我們國家電視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創新是電視新聞時代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新聞報道自身的要求。隨著多媒體時代的推進,我們國家電視事業也在飛速發展,電視新聞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在新時期大背景之下,要讓電視新聞處于其應有的位置,就應該進行創新,要真正做好新聞的內容和新聞的形式,通過新聞深度報道來吸引受眾的關注。
深度報道這個概念最先起源于美國,最初主要是指一種對于報道解釋性的概括,發展到后來逐漸成為了新聞解釋的總體理論概念。把這個作為新聞理念的時候,一些學者認為是不合理的,但是經過很久的新聞報道活動表明,深度報道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也逐漸成為了主流新聞傳媒的發展理念。媒體逐漸成為公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隨著深度報道概念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新聞深度報道也成為了主要的發展趨勢,要求各大媒體深入加強輿論監督,擴大社會的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確保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客觀與準確性,以此來有效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升傳媒品質。這也是我國新聞傳媒行業必然的發展趨勢。
技術革新也在不斷推進,在當前主要就是網絡為基礎的新媒體,它更加豐富了新聞的內容和形式,同時也讓傳統媒體不斷受到沖擊,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類進入了新時期的多媒體時代。一些網民在搜索新聞網頁的時候容易走馬觀花而忽視了深度報道的意義和價值。很少有人會愿意去花費時間閱讀和深入理解,電視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還有就是當前一些新聞報道機構沒有自己專門的工作團隊,對于一些新聞也只是進行簡單報道,這也是電視新聞深度報導發展的一大障礙。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這個問題應該得到解決。
隨著信息獲取途徑和獲取方式的更多,一些新時期的受眾對于新聞的選擇和需求也逐步走向深入化。他們不光在對新聞進行分析時會加入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和認識,而且也有一些人會把被動地接受新聞變成主動地索求新聞,成為一些事件的傳播者。從這個發展變化來看,電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它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面,權威性和公信力更強。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不需要去進行識別和篩選,而且電視和多媒體技術相比,也更加普及和方便。所以在當前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在當前的新聞報道活動中,任何新聞類型都是為了凸顯報道的公平、公正性、及時性。在深度報道的過程中需要對于新聞事件進行全面地采訪、深入地解析以及大面積取材論證、多角度地新聞素材采集。這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使得深度報道的時效性以及深度難度兼顧。有的新聞材料為了追求報道的廣泛性,以及用戶討論的深度性就不得不犧牲時效性這個要求。這樣也就給新聞傳媒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隱患。新聞媒體陷入兩難境地的時候就可能會使得新聞深度報道的問題逐漸涌現。在時效性和深度性方面如何能夠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給新聞傳媒行業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新聞傳媒行業需要認識到深度報道的內涵和本質,堅守新聞報道的宗旨和原則。
客觀性是報道過程中必須堅守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和準則。但是在深度報道過程中又很難真正做到,難免會存有一些主觀傾向。在實際的報道環節當中,一些主觀傾向和客觀公正之間可能會面臨沖突和矛盾,這些沖突和矛盾往往難以處理和解決。在當前的工作環節當中,還有一些新聞媒體為了能夠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會選擇在一些新聞事實不足或者素材過少的情況下先進行報道,之后再通過相應的報道人員或者節目的主持人來進行素材的彌補。這樣的工作環節也就使得大量的評論員涌現,這樣帶有個人主觀傾向的評論往往也會直接影響大眾對于新聞事件的理解和認識。甚至一些評論員所說的觀點和看法與事情并沒有什么關聯和關系,也并不符合事情的真相,這給后續的環節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也會直接影響公眾對于周圍大事以及重要性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公眾的自我判斷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下降。
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開展評論報道是引導輿論和進行監督的一種形式。評論式報道一直都是很受喜愛的一種深度報道類型。輿論監督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在當前的新聞深度報道環節當中,一些社會熱點事件是深受觀眾關注的。在報道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就會讓受眾感覺報道并沒有任何價值,也會誤導事實。因此,主流媒體在進行深度報道的過程下必須樹立正確的報道觀念和報道方針,注重報道的責任感的繼承和發揚,講究報道的方法和技巧。
深度報道在我們國家當前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經濟領域、民生領域還是細節問題以及現場新聞都是需要深度報道存在的。進行深度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新聞事件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時也更加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主流媒體在深度報道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優勢。
電視新聞報道最主要的環節就是要確立主題和中心,就是要確定好新聞的主要內容。新聞內容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新聞價值的高低,也就是說誰具有比較新穎的、比較優質的新聞內容誰就更能獲得觀眾的注意。而且在掌握了優秀的新聞內容之后,再對內容進行深度報道能夠讓新聞價值有一個質的飛躍。所以要想做好內容的創新就應該在新聞內容的一些細節、深入和提煉當中進行完善。所謂的在細節中進行創新,就是說對于一則新聞報道來講,它的細節以及鏡頭應該是形象生動的,都應該富含更多的內容和形式。一個好的鏡頭和細節能夠達到更加傳神的效果,也能夠提升整個新聞報道的價值,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受到觀眾們的喜愛。所謂的深入進行創新就是說,工作者在對新聞內容進行采訪的時候要更加深入。新聞報道的電視工作者應該要深入到實際生活當中,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深入到實際社會當中,深入到新聞發生地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具有價值的內容。與此同時,也應該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地進行報道。在新聞報道中加深對于新聞的分析,要注重新聞背景的合理運用,在進行深度的報道時,要讓新聞更加生動地展示出來。要通過深度報道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所以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在深度報道中下足功夫。在提煉中進行創新,就是說電視新聞的內容選擇應該盡量挑選出一些受眾比較感興趣的內容,要想提煉出更加具體和豐富的內容,就應該結合當前的實際需要從背景材料出發,提煉出一些具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而且需要按照不同的情況分別從理論和感情這兩個方面來提取。在感情的內容中讓新聞更具有共鳴性,在理論的內容中,讓其更具有哲理性。
全球化程度不斷推進,各國家的貿易也有了頻繁的往來。這讓經濟類新聞成為各國電視、多媒體等平臺的重點目標,同時也給經濟類的深度新聞報道帶來了可能和機會。在電視當中,無論是中央臺,還是一些地方電視臺都開通了相關的經濟類節目。這些節目為經濟類新聞的深度報道提供一些服務機會和平臺,所以新聞的深度報道也就成了一個熱點內容,比如我們國家中央臺的《經濟與法》等節目,還有一些地方電視臺所設計的一些經濟類節目。這些節目都對我們國家經濟的形勢和內容進行了宏觀和微觀的分析,對國際的經濟形勢也進行了預測和判斷。這些節目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經濟類新聞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為受眾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電視新聞深度報道可以讓受眾對事件本身有更加全面、立體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媒體提高公信力。
無論是什么節目形式都應該正確處理和人民群眾的關系。觀眾們的關注度是新聞媒體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如果節目一味地進行批判內容的輸出的話,可能會讓觀眾們失去觀看的興趣。只有節目的重點和內容放在人民群眾關心的生活話題上面,才能夠讓深度報道贏得更多的關注。所以電視的深度報道內容一定要聚焦在人民群眾所真正關心的熱點話題當中,比如房地產、醫療改革、脫貧攻堅工作的現狀、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等熱點內容。只有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的話題,才能夠贏得更加廣泛的關注,讓新聞深度報道效果得以實現。
深度報道的新聞,一般都是線索比較多,可能事件發生的原因比較復雜,所以相關的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進行大量的采訪和調查,獲取更多的信息。與此同時,也應該從細微之處進行調查和采訪,要盡可能切實保障最權威的資料,掌握新聞事件的全過程,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進行詳細了解,才能在深度報道中更精準地還原事情的原委。這個任務也是對新聞工作者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需要相關的新聞工作者有精準的、科學的判斷能力和識別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在新聞材料的選擇和拍攝上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對新聞的發生現場進行錄制,盡可能做到全方面、及時地了解新聞發生的情況,并且使用綜合的、多樣的拍攝方法去捕捉新聞的事實,凸顯新聞的主題,揭示新聞的本質,為深度報道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深度報道一定要有更加深層次的背景材料作為基礎和支撐,也只有站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抓住新聞事件的特點,要注重全面地認識和了解新聞的相關事件。報道中應該全面地進行思考且有大局的觀念。同時,還應該抓住一些細節的線索。這些線索可能會被忽視。深入地挖掘深層次的背景資料能夠讓工作者更方便從全局進行思考,而且考慮好新聞的細節,對于深度新聞報道的價值提升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新時期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創新是迫切的任務和目標。電視新聞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創新。通過創新能夠讓電視新聞節目不斷地進行充實和豐富,不斷進步,獲得觀眾的喜愛。如何在新時期對電視新聞進行深度報道的創新,關鍵還是在于新聞工作者。相關的工作者應該不斷地探究新的方式和思路,不斷進取,要讓新聞的內容及其表現形式進行結合和完善,這能夠給新聞深度報道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使新聞內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最終實現創新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