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
(鞍鋼實業集團乳業公司 遼寧鞍山 114031)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嚴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為政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以律己,就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嚴以律己關鍵在自省,重點在于遵章守紀。大量事實表明,黨員領導干部無論是在政治上、組織上、廉潔上、工作上還是在群眾工作上、生活上出了問題,最根本的就是其主觀上出了問題,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嚴以律己上出了問題,走上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反面。
一是愚昧無知“害死人”。遵紀守法要以知法懂法為前提,不知紀談不上守紀,不知法何以守法。嚴以律己首先要知法守法懂規矩,認定違紀違法行為并不以行為人是否知曉法律法規和紀律為要件,追究法紀責任不存在“不知者不怪”的問題。黨員領導干部對法規紀律方面知識的匱乏,必然會在行為上無所顧忌,由著興致來,無知無畏,這從本質上說就是違紀違法的開始。在鞍鋼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中,存在有的領導干部無視法紀,胡作非為;有的變通處理將違紀演變為違法。這些案件充分表明,法紀觀念缺失,搞不清法與紀的界限,違規犯戒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必然會公然觸碰紀律紅線、突破法律底線,有些人本身已觸犯了法律還不以為然,更有甚者,有些領導干部還不知其兇險出面開脫,聽到了對違紀行為性質的解析后才瞠目結舌。所以說,對法規紀律的愚昧無知害死人。
二是極端不負責任“害死人”。工作極端不負責任是嚴重放松自我約束的典型表現。其主要特征是不履行和不正確履行職責。不履行職責就是不作為,不正確履行職責就是亂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不作為和亂作為不僅損害自己,更會貽害他人。有的在研究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采取黨政聯席會的形式選拔任用干部;有的行政主要負責人主持會議研究選任干部,黨委書記反而作為普通的參會人員;等等、種種現象表明,一些單位黨委不同程度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問題,有的黨委書記也把自己陷于各項行政、業務工作中,紀委書記不務正業,不敢監督,不愿監督,兩個責任嚴重缺失,這也是對黨極端不負責任。
三是好人主義“害死人”。好人主義從本質上說是不能正確的履職盡責。你好我好大家好,樂于做好好先生,對錯誤的東西不能抵制,對應該抵制的問題反而同意,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不能做到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理,結果是小錯釀成大錯,養癰遺患,甚至不可收拾。如在線索處置某些問題時,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存在著不愿不敢深查細究的問題,表面上是在掩蓋事實,看似在保護愛護,實質上害人害己,甚至貽害無窮,這樣的好人主義要不得。權力就是責任,不負責任的行使權力,就是濫用權力;應該行使而不按規定行使權力,就是對黨的事業的嚴重不負責任,就必然會滋生腐敗。
四是僥幸心理“害死人”。僥幸心理是以明知自己的行為是違反制度規定,卻心存僥幸挑戰制度規定甚至法律法規為前提的。因此,任何僥幸心理都是一種故意行為,有些人甚至在違紀違法之初就謀劃著如何規避檢查、逃避追究。這種心理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呢?其思想基礎就是自認為自己技高一籌,不但可以千方百計鉆政策法規的空子,還能夠逃避監督檢查,免受追究,其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自己毀了自己。從一些具體問題上看,隱瞞自己配偶經商辦企業并與企業發生經濟業務往來的有之;瞞報個人財產的有之;隱瞞個人巨額資產且說明不了來源的有之;領導干部自己直接投資入股企業的有之;以自己的親屬名義投資入股企業且與企業發生經濟業務往來的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因為心存僥幸,錯誤地認為組織不會發現,更不會受到追究,結果是受到了組織的嚴肅處理。這些問題表面上是律己不嚴,實際上也會導致違規違紀違法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五是盲從心理“害死人”。盲從心理從根本上說是受“法不責眾”這種錯誤認識的左右而產生的。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其實對于公民來說,它恰恰具有對泛眾的廣泛約束力,追究紀律甚至法律責任并不以違紀或者違法人數的多少為前提或條件。比如說,國家法律在追究邪教等非法組織包括懲治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時,并不是以涉案人數的多少來決定是否懲處的。盲從心里在認識上的偏差往往就在于錯誤地認為大家都這么做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就不會有問題,所以導致一些問題屢查屢犯、屢禁不止。如,違反財經紀律私設“小金庫”問題,公款吃喝問題,大操大辦問題等等。資料顯示,紀委每年都要查處大量這樣的案件,有些案件的處理是比較重的。有撤職的,有免職的,有責令提前退出現職的等等,絕不會因為這些問題比較普遍的存在就放寬處理的尺度。盲從心里的表現還有隨聲附和,盲目崇拜所謂權威、權力,也是律己不嚴、為官不為的表現,集體決策變為集體附和,結果導致重大決策失誤現象比比皆是。盲從,本身就是以放棄是非原則為前提的,本質是私心在作怪。因為各種盲從行為,無論表現形式如何,都是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引發的一種行為沖動,具有典型的趨利特征。對于明顯的有害行為,任何人都不會產生盲從心里,就如同沒有人去刻意追求患流行感冒一樣。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保證黨的意志得以實現的核心要求,是檢驗黨員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是衡量行為上是否偏離正確方向的一把尺子。黨的各級干部必須是黨的意志的忠實認同者,堅定執行者和積極推動者,這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的政治條件,不能做到甚至違背這一條就應該說是一種背叛行為。而要做到這一條最核心的就是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原則面前不含糊,是非面前不搖擺,誘惑面前不迷茫,困難面前不退縮,責任面前敢擔當。
一是要在原則面前不含糊。毛主席曾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之所以把干部的作用提高到“決定的因素”這樣的高度,充分說明各級干部在黨的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干部要做黨的“政治路線”的堅定執行者,是各級干部必須恪守的政治原則,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大問題。徐才厚、令計劃、薄熙來、蘇榮就是因為主觀上放棄了這個原則,與黨的主張、原則背道而馳,才走到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高到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這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是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原則問題。因此,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就是一個大的原則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各級干部決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含糊,必須要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一崗雙責”, 落實“兩個責任”,擔負起管黨治黨之責。
二是要在是非面前不搖擺。腐敗行為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在是與非的問題上搞“變通”,搞“交易”。要做到清正廉潔,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做到是非分明。領導干部要做到潔身自好,首先要做到在是非面前不搖擺。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不該去的不去。結合企業實際,領導干部非常有必要做到:管住口,不干預工程、招標采購、產品銷售,不為子女配偶或特定關系人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提供便利;管住手,不該拿的不拿,包括兼職取酬、紅包和各種名目的禮物禮金禮券、支付憑證等等;管住腿,不參加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不出入會所,不違反職務消費規定,不出現任何揮霍浪費行為等等。
三是要在誘惑面前不迷茫。黨章規定,共產黨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是黨內規矩,不守這個規矩,黨員干部以權謀私就不可避免。腐敗與反腐敗從本質上說是爭奪與反爭奪的關系。事實證明,黨員干部走向腐敗,都有一個從思想到行為的演變過程,不加強黨性修養,就不能在利益誘惑面前展現出強大的意志力和抵御能力。要做到“強身壯體”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時刻牢記黨的紀律和規矩,時刻做到警鐘長鳴,時刻感受到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利劍高懸,動輒則咎,絕不越雷池半步,否則必將追悔莫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利益追逐者,尤其是不法份子,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會不擇手段施以利益誘惑,黨員領導干部如果忘記了黨內規矩,必然會為利益誘惑者所俘獲。
四是要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共產黨員“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這同樣是黨內規矩,不遵守甚至忘記這個規矩,何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比如說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問題,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現象。不光工作上、業務上會遇到艱難險阻,金錢關、人情關、利益關也是關啊!要改變這種現狀,扭轉這種不良的風氣,克服這個“人情”難關,就必須要有一大批黨員、干部,不計既往個人參與此類問題的經濟來往,頂住世俗的壓力,做開創良好社會風氣先河的先鋒。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一往直前,既要頂著“不近人情”的議論,又要克服“積重難返”的壓力,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五是要在責任面前敢擔當。有權就有責,責權要對等。落實“兩個責任”,實行“一崗雙責”,需要有擔當意識。敢于擔當就是敢于負責,沒有這樣一種精神,沒有這樣一種勇氣,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不可能得到落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開展反腐敗斗爭,尤其需要責任、勇氣和擔當。敢于擔當就是要敢于監督,把監督執紀問責的任務扛起來。從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看,落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意識不強甚至缺失,監督機構不健全,監督力量弱化等問題比較普遍的存在,事前監督,事中控制,事后檢查的良性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一些單位的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等等,都說明落實責任的擔當意識還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