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
2019年出臺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設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高專院校建設的推動下,專業群建設已成為這兩年來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專業群實施方案試圖變革傳統的專業建設模式和課程體系,突破資源過于分散、產教融合不夠密切、專業建設質量不高等發展的瓶頸。陜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國家示范院校,各二級學院也開始探索專業群建設的有效路徑,建筑工程學院提出要打造工程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工程測量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引領學院新時代職業教育相近專業實現高質量發展[1]。
工程測量技術作為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的一個子專業,對建筑施工類各專業都有舉足輕重的應用地位,為了促進工程測量專業和專業群內其他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建設引領教學改革、學院支撐、地域特色的高水平專業群,在專業群實施過程中,從理論到落實的實地,都有賴于對高水平專業群組內各專業的調研分析[2]。
根據從事工程測量專業相關的工作難度可以把技術人員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初級測量技術人員主要從事工程放線、位移和沉降觀測、標高測量等簡單的測量工作,技術要求上只需要熟悉常規的測量儀器操作即可,這類人員主要分布在施工類崗位上,不需要工程測量專業出身,這在非測量專業的專業群相關專業畢業生需求量最大。
中級測量技術人才在施工類崗位上主要承擔地形圖測繪、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書的編寫、外業觀測和內業數據處理、測繪成果資料的整理等工作,這類人員必須必須具備工程測量理論知識和較好的操作技能,能熟練使用現代化的電子水準儀、全站儀、GNSS測量技術等設備,這類人員在施工企業測量相關崗位中占比34%。工程施工類對工程測量技術人員除了具備較好的測量理論知識和能夠熟練測量儀器之外,還必須掌握一些常用的平差軟件和繪圖軟件。
高級測量技術人才必須具備扎實專業理論基礎,尤其是航空攝影測量、遙感、GNSS定位原理等,并精通新型的測量儀器操作和軟件操作能力,施工類企業中具備這樣專業能力的人員不超過10%,要求熟悉無人機操作、航測軟件、ARCGIS軟件等的使用等,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工程測量相關的新工藝新技能相對比較熟悉,是施工企業迫切需要的技術人員。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預測數據,在今后幾年內,全國對測量技術人員的需要為大約19萬人,市場供不應求,但是報考工程測量專業的學生遠遠不夠。根據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測量2015年以來的四年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本專業畢業生現有305人,現就調查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如圖1 所示。
經過深入調研分析,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專業群建設要求,按行業需求積極主動適應社會行業的發展要求,深入貫徹“校企合作”發展戰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有必要與1+X證書制度對接,實現“課證融通”,需要再增加其他工程測量技術方面的專業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多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生產的需要及時調整知識與技能的知識框架,加強學生的信息化能力的培養,許多學生信息化處理軟件操作較差,知識交叉和新技術新工藝的復合培養力度不夠,專業建設應該多探索培養路徑。面向大地測量員、工程測量員、地圖繪制員基本崗位,具備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土木工程施工測量、工程變形監測、測繪項目管理等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技術技能等級和水平),面向測繪、土建測量等職業崗位,培養能夠從事測繪與土建測量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3]。
在對工程測量專業畢業生調研過程中,我們對畢業生進行了在校學生取得技術 ( 技能 ) 證書重要性、專業人才最需增強的能力、在工作崗位上最有用的專業基礎知識、最有用的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需加強的項目等做了調研,通過對調研數據分析對本專業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人才培養方案與1+X證書制度相結合。根據工程測量專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用人需求,建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與測繪行業的 1+X證書制度融合發展,主要面向大地測量員、工程測量員、地圖繪制員三大基本崗位,將專業群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與1+X證書制度對接,實現“課證融通”。
增加崗位技能拓展知識。為了與頂崗實習有效銜接,建議第五學期增加兩個崗位技能拓展包,分別側重特種工程測量和航空遙感測量技術層面知識與能力的學習,重視隱性技能培養,拼棄過時的知識與技能,實現專業與崗位、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的對接。
進一步加強工程測量實訓技能的提升。依據職教20條,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增強學生實訓技能,工作崗位更需要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定位努力培養生產一線的工程測量高等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在調查中,本校畢業生根據自身的工作體會對繼續加強實訓環節的教學提出了許多值得借鑒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增強測量儀器操作和軟件使用的綜合應用能力上[4]。
加強教學中“課程思政”和“勞動教育”元素的融入。結合工程測量專業自身的學科特點,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在日常教學中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插入相關教學案例,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民族責任感。此外,將日常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與實踐中遇到的困惑。
擴大專業口徑以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擴大專業口徑以適應測量行業的人才市場需求,工程測量專業需要具備四個專業能力。第一是地形圖測繪和控制測量能力,第二是各種測量儀器的操作能力和軟件操作能力,第三需要有建筑施工測量和道路橋梁施工測量作業能力,第四是愿意學習新工藝新技能的終身學習能力。這四個能力的培養除了積極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學習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訓課程之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還需要增設線路測量、礦山測量、測量程序設計、航空攝影測量軟件實訓等專業課程,只要認真踏實做好四大專業能力的實踐實訓,輔助針對其他專業課程的特色教學,即可實現更廣的專業口徑[5]。
其他。專業教師隊伍“雙師型”師資沒有達到高職專業群建設要求,工程測量專業的教師還是主要以普通高校畢業生為主,缺乏專業實踐技能,缺乏對工程測量行業工作崗位的認識,對工程測量領域的新工藝了解較少;實踐模式和實訓軟硬件條件與行業需求相比比較落后,繼續增強工程測量專業的實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