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奎利,龔立君
(天津美術學院,天津 300402)
中國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時至今日,這句話亦不過時。尤其是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國的高等藝術院校如何建設“雙一流”,優秀的師資仍為當下大學發展的第一要素。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水平教師的培育和引導。藝術作為一門軟科學,雖然它不像數學有著嚴格的評定標準和評判公式,但好的藝術或設計作品仍然會引起大眾的共鳴。2019年11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中央財經大學調研時曾說到:“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學術影響力、對高等教育引領力,關鍵在于師資。”①以天津美術學院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高等藝術院校,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又如何實現高水平專業師資人才隊伍建設呢?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挑戰的必然要求②。尤其是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藝術自由不等于自由教學”,高等藝術院校教師應進一步明確中國高等藝術院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育人目標。
立德樹人是檢驗中國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水平藝術人才培養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對于高等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師而言,“身教重于言教”,打鐵尚需自身硬,教育教學必須堅持“育人”先“育己”。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所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③。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除堅持課程思政建設與創新外,應當進一步提高學生教評制度的真實性、可行性,堅持守正創新,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校“主人翁”的監督作用,進一步提升和規范專任教師的“德性和言行”。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中國設計逐步崛起,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在“國家戰略與設計服務民生”的主題演講中④,曾說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社會主義新時代藝術工作者的時代命題。社會發展上,國家推動實施精準扶貧脫貧,啟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設計進一步凸顯民生主題。天津美術學院作為中國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的高地,更需要通過設計響應國家戰略服務民生,呈現“天美行動”,發揚“天美風范”,體現“天美態度”。
當前,全國各地區城市、企業及高校都在通過各種途徑、各式手段吸引人才,然而近年來,伴隨天津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增速放緩、財政資源緊張等問題,天津市對高校尤其是“專業藝術院校”在政策及資金方面扶植力度不夠,從而導致相較于珠三角、長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城市,天津在高水平專技人才引進方面不占優勢。因此,就天津高校而言,應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所必需,不拘泥于或不背負專技人才是某某院士、某某學者或某某基金獲得者等“學術名號”的包袱,而應不拘一格吸引人才。尤其是作為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藝術院校,更應當結合專業所需,不受“職稱和學歷”限制,將一些優秀的民間手藝人、非遺傳承人、知名設計師、著名藝術家等引入到師資隊伍中來。
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吸引人才,那么問題來了,人才在哪兒?人才會來嗎?高校自身具備吸引人才的實力嗎?外來的和尚不來了,難道本地的和尚就不念經了嗎?因此,在當下高水平師資人才緊缺的情況下,對高校教育教學而言,更應當堅持引育并舉、內部挖潛,通過高校自身健全的培育機制,積極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提升人才、發展人才,增強高校教師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例如,根據藝術理論及設計應用型學科及專業建設發展需要,給予高等藝術院校轉型發展經費支持。同時,加強對“青椒”的科研傾向和扶持力度,建立青創科研(創作)孵化基金。通過“活水養魚”,實行高水平人才的競爭性動態培育和管理,不斷提升高水平專技教師的快速成長和人才梯隊建設。
2011年4月,藝術學科獨立于文學門類發展成為藝術學門類。因此,藝術學相較于文學、工學、醫學、農學為代表的其他十二個成熟的學科門類而言起步較晚,在學科建設方面亦不成熟。譬如,藝術學博士點授權單位相對于數量龐大的專業藝術院校或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學院而言就是少之又少,導致的結果就是高等藝術院校中專業師資學歷較低,主要以碩士研究生學歷為主。從高水平藝術設計師資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目前“少之又少”的藝術學博士點授權單位,就難以滿足中國當下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對藝術創作與設計等方面師資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雙一流背景下應加強對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博士點授權建設單位的扶持力度,從而進一步提升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層次和育人水平。
當下社會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區別于以往信息閉塞年代,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之多、效率之高、手段之豐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對當下高等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知識儲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專業藝術院校學生的設計與創作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原創力”,辨別學生作品的“原創性”,成為擺在專業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挑戰。近年來各種“藝術創作的抄襲與借鑒”丑聞不斷,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師應當快速適應“信息時代”社會教育教學的發展新要求,注重教育教學與創作實踐與時俱進和協同創新,不再是“一個課件(PPT)用三年”,注重知識“時時+事事”更新效率與質量,堅持“教育與學習”的同向同行。
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⑤,作為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城鎮化率更高,達到83.48%。對于天津而言,如何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吸引和培育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成為天津城市建設的核心議題。面對天津設計之都建設的人才短缺問題,我們怎么辦?客觀來講,相較于“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近年來天津對優秀設計人才的吸引力呈逐年降低之勢。應充分挖掘天津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能力和潛力,加大培育創新型與應用型設計師資的人才隊伍建設,自主培養符合天津的高品質城鄉建設的藝術人才。
“藝術源于生活,設計服務生活。”“藝術品位”對高品質城市建設有著重要的設計賦能和引育價值。高等專業藝術院校師生不能做自娛自樂的“溫室里的花朵”,應當進一步加強感知社會、服務社會的意愿和能力。以高品質藝術創作與設計為目標,積極主動融入高質量城市建設全過程。通過高水平藝術創作與設計實踐,提升專業藝術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為雙一流高校建設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高水平專業教師團隊。并且,通過高水平藝術創作與設計應用平臺建設,進一步推動創新型、應用型一流本科的專業及人才建設。
注釋:
①陳寶生.新時代高等學校工作要從八個維度正確看待,抓牢抓好[EB/OL].(2019-11-29)中央財經大學新聞網,http://news.cufe.edu.cn/info/1164/18700.htm.
②左勇超.課程思政:新時代全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實踐路徑的梳理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15-16.
③高慧文.從游理念的教育價值及實現——基于地方高校實踐育人模式建構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12):78-83.
④潘魯生.設計服務民生 應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EB/OL].(2018-4-12)重慶工業設計協會,http://www.cqida.net/?q=news_detail&tid=2929.
⑤國家統計局.2019 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 戶籍城鎮化率44.38%[EB/OL].(2020-02-28)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2/28/t20200228_343609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