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娟
摘要: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前提,是實現中國夢的有效途徑。但通過調查發現,多數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缺乏活力,對國家發展造成制約。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并針對當前企業科技創新現狀開始進行體制機制改革。該文就主要圍繞機制體制改革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的方法進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夠為科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機制體制改革企業創新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Encourage the Vitalit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System and Mechanism Reform
JIA Wenjuan
(Jin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Jincheng,Shanxi Province,048000 China)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premi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However, the survey found that most companies lack vitality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ha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relevant state departments have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pow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ve begun to reform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mainly around the reform of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hoping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Mechanism and system reform; Enterprise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越發迅速,我國科技整體實力也在不斷增強。但科技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如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符,使得科技成果轉化受阻,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也受到一定影響,倘若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將會導致中國夢的實現缺少背后科技創新的推動力。而通過研究發現,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符這一問題,就需要加強體制機制改革,以體制機制的優化完善為企業科技創新營造良好條件,進而激發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從根本上夯實我國的科技基礎,打造出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與科技產品。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還需我們理清現階段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依據和重點難點,進而找到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法,發揮社會各層面在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上的作用與優勢。
1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的依據
李克強總理于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中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科技創新要引導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上來。注重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的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創新。在用好財政資金的同時,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力量多渠道持續增加投入,明顯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對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時間要求,鼓勵他們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積薄發,努力有更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著力加強對數學等基礎學科發展的支持,夯實創新的基礎。同時要抓好應用研究、創新成果市場拓展等,既支撐就業和經濟發展,也能促進基礎研究上臺階。而李克強總理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創新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有著密切聯系,是我國實現“雙中高”的前提,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方法。但當前的體制機制與科研人員需求不符,無法真正地激發科研人員進行創新的激情、活力。因此,我們需要對當前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要想辦法將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活力激發出來[1]。
2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的方法
2.1政府方面
2.1.1增加基礎研究財政投入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多數重大關鍵領域科技難關無法度過的根本原因為基礎研究不到位。而想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夢,就需將目標瞄準基礎前沿,就需將基礎研究短板補好。政府在此方面能做的是:增加基礎研究財政投入。雖然當前中央財政面臨的巨大壓力,但是想要使中國矗立于世界之林,就需要不斷地增加基礎研究財政投入[2]。
2.1.2調整管理方式
就當前情況而言,政府部門在科研機構、高校發揮著管理作用,但想要讓企業具有創新活力,就需要對管理方式進行有效的調整。因為政府部門在進行科研管理時會從多個方面入手,會在不經意之間束縛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的手腳,使得科研成果創新性不強。具體而言,政府部門需給予科研人員自主空間、自主權,盡量做到少干預、不干預。
2.1.3政策激勵機制
政府具有引導、調控作用,所以在進行企業科技創新活力激發時,政府需將自身的作用發揮出來,需將政策導向、支持加強。具體而言,政府可借助經濟杠桿及相關政策對企業科研工作進行激勵、引導,使企業能夠產生創新意識,并采用先進的技術進行創新。
2.1.4優化創新資源配置
通過研究發現,科研創新需要由政府部門進行引領。就當前情況而言,想要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就需要將阻礙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消除。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科技決策體制的創新。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所以需要將權利交給科研人員,要盡可能避免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的科技決策方式。也就是說,科研機構需要將科技咨詢程序建設起來。(2)評價體制的改革。評價對于科技創新而言有著重要作用,但就當前評價體制而言,并不能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并不能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所以需要對科技評價體制進行改革。具體而言,政府需要將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構建起來,要將服務體系、激勵機制構建起來,并給予科研單位、個人一定的鼓勵,讓其向政府、企業、其他組織轉讓科技成果[3]。
2.1.5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構建協同創新機制
科技創新工作需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并將各自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將協同創新機制構建起。第一,需要先推動創新主體的協同,這里的創新主體包括科研機構、高校、創客等,科研機構與高校在科研過程中承包了基礎科學探究、關鍵計技術突破等環節,創客在科研過程中負責挖掘市場需求、萌發創意設計、產品服務創新等工作。通過將這些創新主體結合在一起,形成相應的創新鏈、創新聯盟,可以有效地將科技創新效能發揮出來,并為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需要推動創新要素協同,即人才、技術、資金等的協同。具體而言,政府需要將科技創新投入加強,需要將重大科技專項基金設計起來;企業需要對資金、基金起到引導作用,有效解決科研機構、單位資金來源渠道少、比例低等問題。第三,需要推動科技創新的協同,即:推動大眾創業、萬眾重新。具體而言,可以將國家一些區域的有利條件利用起來,將創業成本、創業門檻降低,使人們能夠形成創新意識,進而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四,需要推動區域創新的協同。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區域協同創新和區域發展戰略進行對接,并將相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而將區域創新效率提高,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促進。但在進行區域創新協同時,需要考慮到各區域的實際情況,并選擇相應的類型、模式。常見的區域創新協同包括技術聯動協同創新、功能定位協同創新、產業轉移協同創新等[4]。
2.2體制機制改革方面
2.2.1產學研有效結合機制的改革
(1)股權激勵制度的建立。
激勵機制的有效建立可使科研人員獲得創新動力,可使企業具有創新活力。因此,企業、科研機構需將產權當作紐帶,將股份制企業建立起來。在這一企業中,產、學、研各方都有相應的資金、技術。所以,這樣的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激勵科研人員,可使企業將創新活動提上日程。但在進行這樣的體制機制改革時,企業內部需注意科研成果的產權、合作各方的責權利。
(2)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
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目的為:對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危機進行合理評估。而產學研機制下的風險管理制度稍有不同,需要分層次、分階段地將風險責任分解。即投資多的人受益大,風險也大。一般情況下,研制階段的技術風險多由技術供給方承擔;營銷階段的市場風險多由技術吸納方承擔[5]。
(3)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
分配方案需要體現責、權、利對等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將產學研各方在研究科研成果時做出的貢獻大小體現出來。一般情況下,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利益需比結合之前的單個成員收益要大。
2.2.2科技企業培育機制改革
(1)加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想要將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激發出來,想要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水平提高,就需要給予企業一定的鼓勵,使其將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起來,使具有科研條件的大中企業申報創新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此外,還可以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設立研發機構,在加大企業在科技計劃實施中的參與力度的同時明確科技項目是由企業牽頭承擔的。
(2)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是時代發展所驅,是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進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時,需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當作理論依據,需將公平公正當作根本原則。
(3)引導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標準戰略。
需要給予企業一定的鼓勵,使其對成果申請知識產權進行創新,即:支持企業專業技術產業化。具體而言,企業可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利用起來,對科研工作提供補貼。比如:給予發明了對社會效益好的專利項目的科研人員一定的獎勵。如此,科研人員便可意識到自己創新的重要意義,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技創新中[6]。
(4)建立政府分類指導機制。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階段,所以想要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政府就需要基于企業的發展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具體而言,針對初創企業,政府可將專業化支持服務體系建立起來,為企業整合、輸入創新資源提供保障,使企業能夠快速走出孵時期,更好地成長。針對成長型企業,政府可將各類科技園區的作用發揮出來,使企業能夠轉化科技成果,快速擴張自身規模、效益。針對成熟型企業,政府可將重心放在重點產業、主導產品上,通過延伸產業鏈將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帶動,使產業供需鏈、協作鏈更加完善。
3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當前的企業缺乏科技創新的活力,科研人員被各種繁瑣的事物“束縛”,無法潛心進行科學研究。所以,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將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力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 鄭萍萍,王卓.體制機制改革是激發省屬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活力的關鍵[J].遼寧經濟,2018(3):64-65.
[2] 韓景寬,何寧,王欽,等.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驅動企業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為例[J].石油科技論壇,2020,39(1):23-28.
[3] 趙治綱.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產業鏈總體競爭力[J].中國行政管理,2020(11):154-156.
[4] 謝敬佩,馬竇琴,毛志平,等.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升協同創新能力[J].中國高新科技,2021(3):23-24,26.
[5] 蘇繼成,李紅娟.新發展格局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1(7):100-111.
[6] 湖北省科技廳.著力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J].政策,2019(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