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沁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公益組織的不斷興起,公益活動不斷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生活想。目前,許多高校成立了高校公益社團,這些公益社團的誕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高校公益社團為高校學生提供的更加接近社會的實踐機會,并且經過高校公益社團活動的培養,高校學生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與社會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而且能夠幫助高校學生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奉獻愛心、回饋社會。但在高校公益服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公益活動參與形式和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延續性,活動效果不夠明顯、活動主體自我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公益項目缺乏科學設計、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等問題。因此,高校公益社團如何能夠快速、可持續地發展是當前亟須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公益 社團 地方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0.3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IU HaiQin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i'an, Jiangsu Province,223003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rise of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continue to affect the ideologic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birth of these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s provides a certain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College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s provide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closer to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s can better combin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with social practice, and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ontribute love and give back to the societ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public welfare service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also found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relatively single form and content of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lack of continuity, the effect of activities is not obvious, the self-worth of activity subjects is not fully reflected, public welfare projects are lack of scientific design, and the organization is not perfect.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us to consider how the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develop rapidly and sustainabl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welfare; An association; Local economy
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不斷完善,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學院的思想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建設的重點。高校公益社團的不斷涌現,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促進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許多人將社會公益活動作為自己發展的主要目標,高校大學生也不例外。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升,物質公益生活的追求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學生已經成立公益社團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或者組織,高校大學生成立的高校公益社團已經成為我們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高校提升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措施[1]。高校公益社團就是指高校學生在本著自愿的原則,參加社團的學生都具有相同的目的和共同的目標追求,社團的性質是公益性組織,而且社團有著明確的管理條例和完備的運營機制。
2研究目的與意義
高校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雪球,將高等教育最大程度地社會化,凸顯出高校作為社會人才輸送的主陣地的作用。高校公益社團作為是社會公益力量組成部分,目前許多學者在對高校公益社團開展研究希望高校能夠給予高校公益社團更大的支持,以解決當地公共服務力量不足的現狀,彌補政府應人力有限而涉及不到的地方,全方位地促進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2]。目前,不少專家學者呼吁高校應該加大對高校公益社團的扶持力度,完善社團運營機制,并且希望高校能夠正確地引導公益社團,積極推動公益社團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培育專業性人才,這對高校公益社團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高校公益社團也是面向于社會的組織,因此高校公益社團也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這是高校公益社團能夠長遠發展的關鍵基礎,希望高校公益社團能夠促進地方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根據地方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3]。提高高校公益社團服務的專業化,讓其服務更加廣泛而深遠。公益性社團更加注重踐行公益理念,通過組織公益宣傳講座,對弱勢群體進行幫扶等諸多方面進行開展工作,這一點相對于其他高校學生社團來說,其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更強,教育意義更好。其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載體,在踐行實踐育人理念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3高校公益社團發展現狀
根據調查顯示,當前很多高校公益服務型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實際成果,但是學生在進行實踐時都無從進行著手,書本上的知識跟實際的操作有著很大的差距;而且當前的專業實踐活動目前主要是進行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還僅僅局限于教學類的活動。所以,高校公益社團服務與各個學科的專業實踐在高校中都是普遍開展實踐活動式,但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還存在一定的間隙。目前,高校也在不斷轉變教學的方式將學科學習有步驟地融入社會公益服務,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培養專業的人才,但是這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體系還不是很健全完善,公益服務活動無法深入開展,取得的成效還不明顯。
高校公益社團服務作為高校學生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在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能夠幫助社會和國家提升公共服務的水平,創造更好的社會服務環境。當前眾多高校的公益服務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與社會專業的公益服務團隊進行結合提升高校公益社團的服務水準,將高校課堂所學知識融入公益服務中。但是由于高校大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足,對專業知識運用較少,指導教師在活動前期準備與后期的總結中指導比例較大,而在活動開展期間,大部分高校學生缺少專業教師系統的培訓與教育,導致學生的實踐效果不明顯,而且在進行社會公益活動的時間較短,都集中于寒暑假,無法真正地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無法形成一種公益服務常態。
4影響高校公益社團發展的原因
對于高校公益社團的服務性質,國內學者有著廣泛的共識,認為其在保護環境、愛心救助、公益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方面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務。這些高校公益社團服務于地方,能夠帶動地方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創造更好的招商引資條件,促進經濟的發展。高校應該加大對高校公益社團的扶持力度,完善社團運營機制,并且希望高校能夠正確地引導公益社團,積極推動公益社團與社會實際需求結合,培育專業性人才,這對高校公益社團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作為社會公益的堅實后背力量,高校需要不斷地為其補充資源,培養與之相符的人才就是高校的本職工作。
根據了解,高校的公益社團服務都是由年輕的思政教師負責帶隊開展,這些教師缺乏對活動整體層面的把控,其教學經歷還不是非常豐富,難以實質性地提升公益社團服務的水平。因此,高校需要培養專業性的公益活動帶隊教師,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與社會實踐進行融入,將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公益服務中。當前高校公益社團服務想要順利開展,需要多方面的社會保障。第一,高校需要大力推動公益社團的成立,正確地引導保障團隊工作的正常運營,給予高校學生的時間和專業的扶持。第二,高校公益社團的服務目的是幫助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在幫助社會的同時學生自身的素養也得到極大的加強,使自身能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達到促進社會發展和鍛煉自己的目的。高校需要不斷地為其補充資源,培養與之相符的人才就是高校的本職工作[4]。
5高校公益社團能夠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高等教育社會化趨勢不斷深入,高校人才的培養不斷接近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人才的培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校社團的創立也與高等教育的發展相適應,為了高校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服務社會,通過高校公益社團活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以說明高校公益社團的服務能夠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首先,高校公益社團的發展融合了新時代國家教育改革的戰略要求,基于當前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狀況,通過對高校創業創新教育數據和案例進行調查,提出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目前學校提供的社會實踐,以此作為載體,提升高校教學活動的多元化[5]。高校公益社團的目標就是將公益社團參與者的社會價值充分激發出來,轉化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高校公益社團的發展必須要依托于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教育的實踐就是在公益社團文化中體現出來,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
其次,高校公益社團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既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通過對高校公益社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解讀和現狀分析,提出了高校公益社團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強化意識、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構建機制和確保實效的對策[6]。在高校培養人才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創新性地開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提升大學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大學勇于創新的精神、打破思維定式。
最后,良好的高校公益社團文化能夠使學生沉浸于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中。社會實踐中的多樣性和多變性能夠培養高校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創新的意識,社會實踐能夠作為高校的第二課堂,給學生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提升學生加入高校公益社團的積極性。
高校公益社團服務需要以社會、學校學生為基礎,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同時公益社團的社會活動需要高校學生從實際出發,設計的活動必須符合當前地方發展的實際需要。總而言之,將高校公益社團服務與地方發展緊密聯系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需要社會和學校社團的共同推進。高校需要加強高校公益社團建設,為公益社團的創立提供良好的孵化條件,同時需要完善高校公益社團的創建標準,結合社會現有的需求,根據自身的能力條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僅能幫助高校學生快速地融入社會,而且能力促進我們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海泉.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20(2):50-53.
[2] 魏來,史孟君.大學生公益社團向公益創業的轉變:現狀、困境及對策[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7(1):134-138.
[3] 劉春艷,張見.淺談高校繼續教育如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服務社會發展[J]. 現代經濟信息,2019(12):469.
[4] 高磊,劉倩.地方經濟發展與高校職業教育關系研究[J].赤子,2017(25):158-159.
[5] 王樂昌.基于實踐育人的高校學生公益社團發展新思路[J].科教導刊,2020(2):13-14.
[6] 周凱,郭硯博,古淳月.新時代高校學生社團治理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共青團,202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