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伊麗
自主性游戲是小班幼兒一日活動中最主要的內容,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定期開展自主性游戲,釋放幼兒的天性,促使幼兒主動進行探索和學習,使幼兒獲得全身心的放松。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發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予他們自由的游戲空間,讓他們嘗試自主布置游戲環境,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教師要了解幼兒的思維特點,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正確解讀幼兒的言行,以解放幼兒的天性,提高幼兒的各項綜合能力,助推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點
通過觀察幼兒在日常游戲中的表現,筆者發現,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對于模仿成人日常生活的游戲活動非常感興趣。許多幼兒會沉迷于角色扮演類的游戲,他們有時自稱是爸爸媽媽,有時把自己當成小客人,有時又把自己當成商店里的售賣人員。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能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造,從中感受快樂,并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
(二)通過幼兒間的談話了解他們的興趣點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有許多與同伴進行互動、聊天的時間。通過觀察幼兒間的談話,筆者發現,幼兒很喜歡接近大自然,他們喜歡在戶外場景中進行自主性游戲。
在一次自主性游戲中,筆者觀察到了這樣一組對話。
顧客駿駿對美食坊的廚師翔翔說:“我想吃烤串!”
翔翔說:“我沒有做烤串的樹枝和樹葉,沒辦法做。”
旁邊的錚錚提議:“我們去樹屋揀點樹枝和樹葉就能做了。”
翔翔說:“可是太遠了,我不敢去!”
錚錚說:“怎么辦呢,要么去樹屋玩?”
翔翔說:“這個想法不錯,那明天我們就去樹屋開個燒烤店?”
駿駿說:“我媽媽說光吃燒烤不健康,還要吃點蔬菜、水果。”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幼兒的響應。
木木說:“還要吃米飯。”
晨晨說:“我媽媽是醫生,她說還要吃海鮮,有營養的。”
元元說:“我去過盒馬鮮生超市,里面賣各種好吃的。我們不要開燒烤店了,開盒馬鮮生超市吧。”
江峰說:“河馬嘴巴太大了,長得丑死了,不好看。不要叫河馬鮮生超市。”
小西瓜說:“中午看書的時候,我看到有關大象艾瑪的書了。我喜歡彩色的艾瑪,真漂亮。”
聽到小西瓜的話,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道:“我也喜歡艾瑪。”
筆者見幼兒對艾瑪的興趣如此濃厚,于是提議:“那我們開個艾瑪餐廳吧,可以在里面賣吃的,好不好?”幼兒爭先恐后地說:“好呀好呀!”

通過以上對話,我們不難發現,在戶外自主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會產生很多大膽的設想,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開發適合幼兒能力水平且能吸引幼兒興趣的游戲。
為了使自主性游戲的內容貼合幼兒的實際,筆者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和幼兒進行團體討論,收集他們的想法,和他們一起確立自主性游戲的內容。
為了高效完成艾瑪餐廳的環境創設,筆者計劃和幼兒一起去樹屋實地勘測一番,看看到底應該怎么劃分各個區域。來到樹屋后,我們仔仔細細地觀察了周邊的環境,并通過討論得出了結論:把樹屋中靠近健步走道的部分設為進出口,方便大家進出;把滑梯樓上的過道設為艾瑪餐廳的包廂;將滑梯樓下的區域分割成餐廳大堂;在滑梯和圍欄邊的空地上設立艾瑪餐廳的售攤位;把靠近水池的地方劃分成兩個廚房,縮短大家就餐等待的時間。緊接著,筆者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材料來搭售賣區的攤位,在筆者的幫助下,幼兒在樹屋周邊找到了一些廢舊輪胎,在老園倉庫里找到了幾塊板子,并搭好了攤位。可是,有的幼兒覺得艾瑪餐廳還不夠漂亮,于是筆者和幼兒共同商量,想辦法裝飾艾瑪餐廳。
元元說:“要做一個大大的艾瑪吉祥物,就像迪士尼樂園一樣,這樣才好看。”
亦亦說:“還可以裝飾點美麗的鮮花和植物朋友。”
悠悠說:“可以掛點燈籠,媽媽帶我去過一個餐廳,那里有很多漂亮的燈籠,很好看。”
天天說:“可以在墻上掛點圖片,告訴大家我們去過哪些地方游玩。”
萱萱說:“還可以掛點彩帶,很好看的。”
希希說:“我們還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好看的螃蟹裝飾在餐廳里,媽媽看到了一定會高興的。”
最后,筆者綜合了大家的建議,利用樹屋后面的小房子打造了大象艾瑪卡通吉祥物,用木片、草繩、網格網等自然材料做了各區域的隔斷。在筆者的幫助下,幼兒把之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的燈籠掛在了二樓,在二樓長廊上掛上了仿真花,把網格網懸掛在二樓靠近滑梯的地方作為一面墻,并在“墻上”掛了一些相框。筆者還和幼兒用丙烯顏料在經久耐用的木片上繪畫,然后用這些木片和草繩做成了用于隔斷的掛飾,并在大樹上纏繞了一些緞帶,用夾子把幼兒的作品固定在緞帶上。就這樣,大家的艾瑪餐廳初具規模了。
在進行各游戲區域劃分的過程中,筆者以《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理論指引,尊重幼兒的想法,在幼兒活動中扮演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積極參與戶外自主性游戲。
在完成游戲環境的初步創設后,筆者緊接著引導幼兒思考需要在廚房投放哪些材料。經過思考,大家認為需要投放炒鍋、飯鍋、炒菜鏟、碗、盆子、小勺、爐子等。筆者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并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請幼兒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共同收集不易摔碎的廚房用具。但隨后筆者發現,大家收集的東西太多了,樹屋的廚房放不下。這時,有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建議把一些廚具掛起來,以節省空間。于是,筆者和幼兒共同粘貼掛鉤,把多余的鍋碗瓢盆都掛在了樹屋的墻上。廚房建好后,幼兒對廚房特別感興趣,他們把弄著各種鍋碗瓢盆,爭著做廚師,玩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筆者請幼兒進一步思考,在售賣區可以投放什么材料。在樹屋水池旁邊的花圃里,幼兒發現了很多大小、顏色不一的石頭。他們說:“小的石子可以當米飯,大的咖啡色的石頭可以當紅燒肉,大的白色的石頭可以當雞肉,樹葉可以當蔬菜。”除此以外,還有幼兒從家里帶來了很多海鮮殼,如鮑魚殼、扇貝殼、牡蠣殼、花蛤殼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售賣區設立了海鮮攤、葷菜攤、蔬菜攤和果汁攤。
在創設游戲環境和投放材料的過程中,筆者始終追隨幼兒的興趣,以幼兒為游戲的主人,與幼兒共同打造適合他們的戶外游戲環境,并注重利用周邊的自然資源,與幼兒共同發現、收集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親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教師要給幼兒創造走出教室的機會,讓他們在戶外開展自主性游戲,以達到讓幼兒親近自然,提升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師要定期組織自主性游戲,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使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和新經驗。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新馨花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