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欣
近年來,幼兒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其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創造性的教育理論,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理論,也是語言教育的理論基礎。本文從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閱讀教學的啟示和其在幼兒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兩方面出發,探討了在幼兒閱讀教學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以期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幼兒閱讀教學工作,提升幼兒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主要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的內容。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源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教育的基本意義在于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幼兒教育應該為幼兒的生活服務。幼兒園應將生活知識融入幼兒教育,開展生活化的教育。筆者從“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校”兩方面出發,分析和探討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強調的是生活的教育意義。當人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的方式發生變化時,人們所接受的教育也應該隨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包含了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教育兩個方面。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構成了教育的要素,生活中處處隱藏著教育的契機。在現階段的幼兒閱讀教學中,幼兒園強調語言領域的基礎性和工具性,但仍然是以語言領域為本位,沒有在語言領域中融入其他領域的知識。此外,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對教材文章的解讀較為生硬,沒有考慮到語言的工具性。幼兒園開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文學素養、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語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知識、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實踐能力。而幼兒的語言實踐能力對幼兒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能力的拓展、語言素養的培養等有著重要影響。
(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整個社會都可以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陣地,社會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單位都應該包含教育的職能。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幼兒需要學習社會知識,才能更好地在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因此,幼兒園應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知識,并讓幼兒正確認識社會。教師可以在課堂知識的教學中,融入生活知識,擴大課堂知識的范圍,這有利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長遠發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閱讀是幼兒認識漢字和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能夠逐步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并學習未被列入書本的知識,學習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技能。教師在課堂中,讓幼兒積累社會經驗、體驗社會生活,可以有效拓寬幼兒獲取語言知識的途徑,拓寬幼兒的知識建構渠道和學習視野,還可以讓幼兒學習相關的社會知識,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尋找生活與教學的結合點,注意觀察和理解
幼兒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背景是幼兒學習的出發點,也是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和捕捉幼兒的生活經歷和生活背景,讓幼兒在“記憶生活”和“模擬生活”的過程中自然地學習語言。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尋找生活與語言教學的連接點,并以此輔助幼兒進行課堂學習。例如,在教學“小動物的音樂城”時,教師可以收集幾組“小動物城市”的動漫照片,讓幼兒感受動物處處有音樂的生活,感受音樂和語言的魅力。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場景拓寬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和感受課文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閱讀時調動感官去觀察、感知和聯想相關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生活。教師也可以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理解語言知識,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
(二)體驗式學習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自然、社會和現實生活的相關知識,讓幼兒進行體驗式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例如,我園教師在教學“小青蛙”時,采用了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幼兒仔細觀察小青蛙,并在本子上寫下小青蛙的特征。其次,教師展示了一組不同生長階段的青蛙圖片,并引導幼兒通過自主閱讀課文去了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階段特征。最后,教師引導幼兒總結課文內容,并向幼兒提出相關的問題,以培養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提升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采用體驗式學習法開展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情感,構建幼兒的知識框架,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幼兒的生活經驗或幼兒發現的生活現象設置相應的生活化課程或活動。例如,有很多幼兒不喜歡吃蔬菜,筆者為讓幼兒了解每種蔬菜的營養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設置了“蔬菜大挑戰”生活課程。此外,筆者還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漢堡男孩》,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了解營養均衡的重要性,既提升了幼兒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尋找生活中用詞不規范的現象,并讓幼兒結合自身所學知識糾正錯別字,規范用詞。這能幫助幼兒鞏固課堂知識,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還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現實情景,培養幼兒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如在學習風景類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充當導游的角色,向同伴介紹書中的美景。教師還可以開展“善待自然、珍愛生活”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應用自身所學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寫生活隨筆或讓幼兒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將語言學習從課堂拓展到生活中。
總之,教師在幼兒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和社會知識,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幼兒的學習途徑與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結合生活教育理論開展幼兒閱讀教學,可以讓幼兒在閱讀中積累生活知識,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知識,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閱讀教學適當地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昆山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