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筆者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京劇臉譜、剪紙、碎花布等為主要元素創設班級環境,并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讓幼兒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期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一)結合班情尋找特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的環境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能夠運用豐富的色彩進行創作,并借助作品表達內心的愿望和情感。筆者結合班上幼兒的實際情況,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為幼兒創設具有教育性、實用性、參與性和趣味性的教育環境。在創設環境過程中,筆者將教學內容延伸到主題墻,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強化教學內容,以提升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度,并設置作品展示區,以滿足幼兒的展示需求。此外,筆者借助相關活動激發幼兒自主創作的熱情和想象力,讓幼兒自主探索創設環境的方法。筆者讓幼兒做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注重在班級環境創設中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期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巧妙利用傳統元素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演化而形成的特色文化,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中華民族的特色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筆者以傳統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京劇臉譜、剪紙、碎花布等傳統元素為主要內容創設班級環境(見圖1)。

教師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結合園區的實際情況,創設有特色的班級環境。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班級環境,并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幼兒知識經驗的豐富,更新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通過環境感受教學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總之,教師在創設班級環境時,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節日活動激童趣
教師應在了解幼兒學習情況與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借助多樣化的節日活動,創設包含中華傳統文化和教學內容的特色班級環境。例如,在今年的教師節,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清清紙扇情,悠悠稚子心”的主題活動(見圖2,下頁)。教師在幼兒掌握紙扇制作方法的前提下,帶領幼兒制作紙扇,并引導幼兒將自己制作的紙扇送給老師,以此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教師通過本次主題活動,讓幼兒知道了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懂得了感恩與尊重老師,增強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將幼兒的作品粘貼到主題墻,方便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將主題活動的精神延伸到了區域活動。

圖2 “清清紙扇情,悠悠稚子心”主題活動現場
幼兒園應積極開展家園合作和節日活動,并鼓勵家長積極參與節日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在園活動情況和幼兒園的組織能力,從而更加信任幼兒園,支持和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以便幼兒園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例如,在國慶節,筆者所在幼兒園結合本土的“舞龍”特色文化,開展了“金秋迎國慶,舞龍獻真情”主題活動,并在活動當天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貼“龍鱗”、到操場上“舞龍”等。通過本次主題活動,幼兒對國慶節有了深刻的印象,萌發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家長也進一步了解了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增進了親子情和家園情。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家長和幼兒共同完成的“龍”掛在幼兒園的主題文化墻上進行展示。
(二)主題墻面顯童真
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創設有“童真”的班級環境。在創設班級主題墻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墻面布置,并采用幼兒喜愛的藝術形式將課程延伸到主題墻。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在教學活動或區域活動中的作品進行整理并展示在主題墻上,讓主題墻充滿童真和童趣。
(三)區域活動繪童心
區域活動是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和教師相互作用,并通過這種相互作用實現自主學習,獲得自我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幼兒在實際環境中理解并運用區域材料。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為幼兒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幼兒進行探索和學習,幫助幼兒理解區域材料。如在幼兒積累了一定制作紙塑瓶子的經驗后,教師將瓶子、紙、白乳膠、裝飾材料等放到相關區域中,讓幼兒自主制作紙塑瓶子,并將制作好的瓶子擺放在作品展示區。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給每名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增強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了幼兒的實踐經驗。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在美工區制作的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區。教師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采用恰當的活動形式,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從而保證活動的效果。
(一)幼之獲
幼兒園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促進每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教師通過環境創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將教學活動延伸到美工區,及時更換、豐富美工區的材料,并在活動中及時指導幼兒,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與創造欲望。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創設環境,豐富幼兒的知識與經驗,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師之感
在班級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深刻地領悟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審美需要,創設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年齡特點的班級環境。教師還應明確環境創設的目的,讓幼兒通過環境獲得相應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地域特色或傳統文化創設班級環境,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如筆者采用了傳統元素創設班級環境。教師應放手讓幼兒做環境創設的主人,和幼兒一起討論、確定環境創設方案,并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師要讓班級環境創設更加貼近幼兒生活,更加豐富多樣,要不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環境創設理念和水平,從而更好地帶領幼兒一起創設班級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香巖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