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仙古麗·玉素甫 吳 靜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電大是通過網絡途徑為學習者提供各種知識和技能培訓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大學。長期以來,因為沒有明確的年齡、職業、地區和學習資料等門檻限制,電大成為學員數量多、分布地區廣、專業門類大的綜合性學習形式。然而,相關實踐表明,以網絡為載體的開放性教育方式,雖然能夠滿足學員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需要,但在增強學員思想政治素養方面的效果欠佳,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和行為引導性交叉。在當前廣泛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背景下,有必要結合“互聯網+”背景下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實踐教學模式,彌補課程教學中實踐性偏差的不足,真正發揮網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作用。
提高學員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其除了傳授學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將這些理論融入到學員個人的思維認知和行為習慣中,使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雖然電大在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中均開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但這種課程教學只是將一些理論講授內容以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放到網絡課程平臺中,供學員學習,缺乏高等教育中線下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面對面交流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導致學員獲取思想政治理論熏陶的機會和效果欠佳。同時,教師對學員課程參與和學習效果的了解、評價也多是通過課程點擊量、觀看量等量化指標進行,對學員關于理論內容的理解、認同和踐行情況缺乏詳細而準確的了解,導致課程教學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突出問題。顯然,電大的這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難以實現理論指導思維和實踐的目的與意義,進而限制了學員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扎實的素養的效果。因而,需要通過構建實踐性強的教學模式,來彌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實踐性不強的問題,使學生的思路政治理論實踐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
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電大是“互聯網+”背景下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效果的補充。在當前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個人道德品質和行為素質要求普遍提高的背景下,電大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當進行相應的改善與提高,以確保學員通過課程學習能夠掌握國家和社會發展所要求具備的基本品質和行為習慣。電大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正是為了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對現代化教育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新要求,為學員更好地適應發展提供持續性、有效性的學習成長途徑。
在長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電大逐漸形成了以網絡為載體、能夠滿足各類型學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需求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但是,考慮到原有體系在增強學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性方面的效果有所欠缺的實際情況,電大有必要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構建相應的實踐性教學模式,讓學員既可以通過課程學習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又可以順利地將這些理論知識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方式中,真正轉化為自己的實踐素養。具體來說,電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相應的教學模式。
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參加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學員多是一些在職或者即將入職的人員,這類學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需求主要在于“實用性”,即所學的內容能夠為自己平時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較大的思想啟發或者行為指導。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開發的重點放在內容的實用性上,將是否與學員生活和工作相關聯、是否能夠給予學員一定的思想啟發或者行為指導、學員是否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新的認知等作為教學內容甄選和編排的重點參照標準,使最終呈現的教學內容不至于太過理論。
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可以嘗試建立教學案例庫,教師可以將自己平時接觸到的有啟發意義的內容以案例的形式存儲于網絡學習資源庫中,并按照案例主題或者案例所設計行業領域進行細化分類,讓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學員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案例進行學習,打造同一平臺的集成化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為學員提供案例分享的端口,使其能夠將自己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經歷的比較有啟發意義的案例輸入到資源庫中,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
突出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學員的思想認知和行為習慣進行的科學引導。參加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學員多是已經進入社會工作的在職人員,這些人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思維認知和行為習慣。在面向這些人員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主動適應這些學員的個性化特點,并通過創造開放性和體驗性強的環境來慢慢引導學員主動了解、理解和認同課程中講到的相關理論,從而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為此,教師就需要注重打造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體系,讓學員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成長。
鑒于網絡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教師可以重點圍繞新近發生的一些熱點事件或者話題,組織學員從思想道德或者個人價值觀層面進行思考和分析,并將自己的結論通過作業的形式匯報給老師,使學員能夠在開放式的思考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思想政治素養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圍繞“建黨百年”這一話題,組織學員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分享自己經歷過或者見證過的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感人故事,并談談故事對自己個人思想、情感和認知等方面的深刻影響,最后,教師可以在學員提交的作業中篩選出內容比較豐富、情感比較真摯的作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上與學員進行共同學習,實現學黨史、感黨恩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提高教學評價的針對性。在以往的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往往將重心放在了課程內容的講解上,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考核主要以課程測試的方式進行,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教師掌握自己“教”的情況和學員“學”的情況,進而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提高。為確保每個學員都能夠在課程學習中有所悟、有所獲,教師要改善教學評價的方式,通過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來促進每個學員學習能力和效果的提高。
首先,探索運用學員互評方式。討論交流,是提升和統一思想認知的重要途徑。鑒于教師個人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對每個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評價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員彼此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評價,通過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等方式,為學員了解自己在思想認知和行為方式方面的表現情況,掌握自己學習成長的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拓寬成長的路徑。其次,開展實踐性檢驗活動。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可以設置與諸如辦公室、地鐵站等學員經常活動區域相關的工作、生活行為問題場景,讓學員在特定場景中做出相應的思想和行為選擇,以選擇結果來檢驗和展示學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這樣既可以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指導學員思想和行為的特點與意義,又可以強化學員對自我狀況的認知和把握,促進學員認知和行為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為與全日制高等院校不同,電大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成員提供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旨在促進教育機會公平、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新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電大重點開設的教育類課程,其在持續培養學員思想政治認知和行為習慣方面發揮著積極性的作用。但是,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基于此,需要通過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突出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提高教學評價的針對性等方法來構建“互聯網+”視角下的電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促進課程教學實踐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