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文
(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圖書館 山東泰安 271099)
高等學府內圖書館是校內文獻信息的中心區域,文獻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該校教學及教研等方面工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1]。圖書館是承載文化傳承的機構,也是信息查閱的重要平臺。高校圖書館可提供圖書文獻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科研質量?!盎ヂ摼W+”代表跨界融合,是互聯網與傳統學科的有效融合。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圖書館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勢必拓展出新的功能,構建以電子圖書館為主的線上網絡平臺,使傳統圖書館向電子圖書館和數據管理中心方向轉型發展。利用互聯網思維拓展傳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為讀者提供全方位、快捷、高效的文獻信息。本文從“互聯網+”的視角,探析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圖書文獻資源服務的新思路。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公布,使社會多個行業都受到了互聯網技術的影響,高等院校圖書館發展既迎來了機遇也面臨著挑戰[2]。“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多樣化特點越來越明顯,電子閱讀成主要的閱讀模式,讀者可以按照個人專業特點和喜好選擇文獻資料。高校圖書館對數字信息化的科學應用,讀者在閱讀時間和空間上受到的制約越來越少,獲取信息越來越便利。
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呈現出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特點?!盎ヂ摼W+”條件下,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呈現出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特點。首先,互聯網時代高校與高校之間、校區與校區之間館際互接和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使得彼此文獻資源共享變為現實,圖書館已不僅僅局限于滿足本?;虮拘^師生的需求,更是服務于更大規模的受眾群體。以山東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山東泰安東西校區與濟南校區、黃島校區之間已經實現一卡互借,山東省內館際互借圖書服務規則明確:山東省內所有高校的圖書館和參與共建共享文獻資源服務的公共圖書館以及科研院圖書館,在讀者辦理館際互借的手續之后,可以實現電子文獻資源的檢索和瀏覽、普通圖書的借閱,可以實現跨校區、跨專業、跨高校借閱所需要書籍資料。其次,讀者除對出版發行的紙媒書籍和期刊以及文獻資源有需求外,還對各類電子文獻、中外文不同類型數據庫有需求,當前,各類電子書、電子期刊、碩博論文、中國知網信息檢索平臺、各類音視頻資料等多種形式的數字資源,為讀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最后,圖書館不僅是師生和讀者交流信息的中心,也是服務科研、愉悅心靈的中心。圖書館除了為讀者提供交流學術問題和獲取文獻資源的功能之外,還可以讓讀者在獨具書香氣息的靜謐環境中愉悅身心。
文獻資源的發展應更加注重讀者的良好體驗。高校圖書館館員應加大對與讀者的溝通,在采訪、編目和流通等環節做到與讀者的信息需求能夠有機結合,以讀者需求為中心,結合館藏資源的現狀和特點,擴大圖書文獻的采訪范圍。首先通過開展采訪工作,使讀者真正參與到圖書的選編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讀者至上、服務優先、質量第一的理念。其次通過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使讀者及時了解館藏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文獻資源的作用。再次高校圖書館可憑借人才和技術優勢,實現對信息資源的分析、整合和挖掘,更好的服務于教學與科研。圖書館在充分調研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特點,將零散的文獻信息、相關的學術動態進行分類整理,建立關鍵詞檢索方便讀者查。
圖書館的工作是為讀者提供服務的,“互聯網+”條件下數字網絡必然會加速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改革。圖書館轉型是指隨著圖書館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及數字化信息系統的形成,將圖書館從里到外,從硬件到軟件,徹底轉移到信息軌道上來[3]。
服務對象從到館讀者轉變為社會化讀者。傳統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到館教師和學生讀者,圖書館能提供的服務相對有限?;ヂ摼W的開放性拓展了讀者獲得信息的途徑,實現全球資源共享。讀者利用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足不出戶獲得所需要的資料擴大圖書館服務對象范圍?!盎ヂ摼W+”條件下尤其是電子圖書館的出現,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料使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擴大至整個社會群體,服務內容也隨之擴展。因此高校圖書館除了為師生提供服務外,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為繁榮社會文化和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源服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構建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提高讀者滿意度?;ヂ摼W出現之前,紙質圖書和報紙期刊是圖書館主要的館藏資源,讀者需要到圖書館才能查找所需資料或借閱著作,圖書管理主要是購置書籍、編目和分類管理。由于繁瑣的查找和借閱圖書浪費讀者的時間,影響讀者的借閱興趣?!盎ヂ摼W+”條件下,電子圖書、機讀資料、光盤、視聽資料等多種類型的電子資源構成“多載體并存”的電子圖書館應運而生,既方便了讀者查閱文獻,也對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條件下,圖書館的服務要以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為中心。充分分析讀者的閱讀需求,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專題相關文獻信息的收集,通過知識導航服務、信息分類推送服務和個人圖書館服務及時將文獻信息傳送到讀者手中,做到圖書信息服務更加個性化、效率化。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能夠實現對讀者需求的預測和判斷,圖書館根據大學生和教師研讀文獻的特點通過OPAC、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等方式為教師和學生及時推送新書和暢銷書、最新科研信息等,讓讀者隨時隨地能獲得最新的文獻資料,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服務內容將從簡單文獻傳遞轉變為知識傳遞。傳統圖書館的主要工作是“紙質+信息”的服務,即對圖書文獻資料的加工收藏、分類存儲、裝訂展示和復制傳閱等。到館閱讀和圖書資料外借是讀者獲得文獻信息的主要方式?;ヂ摼W技術的出現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多元化?;ヂ摼W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子圖書館的出現使讀者能隨時隨地的利用計算機、手機等移動設備查閱文獻資料,拓展讀者文獻信息獲得的渠道。另外,讀者對文獻的需求從簡單的文獻閱讀發展到深入挖掘和利用相關聯的信息資源,圖書館的服務重點將轉變成對讀者需求的提煉與創新,向著知識傳遞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圖書館根據讀者對信息需求進行信息分類,使圖書文獻資源更加專業化、個性化。
人工操作將逐步轉變為自動化操作。互聯網出現之前,圖書館員主要以人工操作的方式進行館藏圖書管理和服務讀者,比如對圖書雜志的采訪、編目、入庫、檢索和圖書借閱完全是人工操作?!盎ヂ摼W+”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圖書館員的服務方式,智能化管理成為主要管理方式。通過“云建設、庫聯用”的建設方式建立“資源共享、對外開放”互聯網平臺,為讀者提供快捷的檢索、查閱服務和其他個性化服務。
主動服務方式將替代傳統的被動服務方式。“互聯網+”條件下數字化資源能夠存儲海量信息,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對讀者需求進行預測,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實現信息智能管理。根據讀者的差異需求建立不同讀者群的信息推送服務。讀者依托互聯網平臺和電子圖書館可以快速有效查閱到所需資料。因此,圖書館需要轉變服務的方式,從讀者的需求出發,構建開放式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
在跟蹤動向中把握發展走勢。在“互聯網+”條件下,數字化進程的推進,紙質文獻和數字文獻的比例呈現出了此消彼長的新趨勢,圖書館功能的變革勢在必行。傳統圖書館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紙質文獻資料,在“互聯網+”條件下,信息資源在獲取、傳遞及保存上的新變化,深刻影響著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信息數據的挖掘整理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的關鍵。借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拓展圖書情報的收集、整理、深度加工后推送給讀者,使讀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及時掌握科研最新信息,提高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效率。
在學習借鑒中實現跨界融合?!盎ヂ摼W+”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業態,從而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盎ヂ摼W+”條件下,隨著圖書館從以紙質文獻為主轉變為以電子文獻為主,圖書館需要重構文獻資源采集的業務格局,優化館藏結構。圖書館與其它行業跨界融合能夠實現行業共贏。圖書館與出版社的跨界融合,圖書館利用大數據為出版社提供出版參考,出版社根圖書館的信息反饋出版讀者更感興趣的圖書,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在如利用3D投影技術,在師生出現頻率高的場所建立投影墻展示圖書館最新圖書和文獻更新信息,既方便圖書館的信息推送,也有利于3D技術合作方的廣告宣傳提高其品牌價值。另外,圖書館與支付寶等支付平臺合作進行自助掃碼閱讀,擴大閱讀群體。
在立足實際中勇于探索實踐。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圖書館逐漸轉變為“互聯網+圖書館”,這對高校圖書管理工作者的服務方式是一種挑戰。為適應“互聯網+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需要加強對圖書館員再信息技術、數據庫等知識的培訓,提高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增強溝通能力并經常跨界交流能力,以適應“互聯網+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特點。圍繞文獻產品與服務的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目標,轉變服務理念,提升“互聯網+”條件下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方式,以實現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發展的信息化與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