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濤
(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城市和鄉鎮建成區中心,具有鮮明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近年來,“特色小鎮”這個名詞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熟知,一些具有獨特風格,集創業、旅游、休閑等元素為一體的村落鄉鎮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走出不尋常的發展之路。按照規劃,到2021年合肥市將培育和規劃建設3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崔崗藝術小鎮是合肥市發展較早的特色小鎮,提升崔崗藝術小鎮的核心競爭力,是引領合肥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一步。
GSC模型是由“內在基礎力”“保障支持力”“核心吸引力”為基本框架的評價指標體系模型。本文將GSC模型在特色小鎮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其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基于宏觀層面有利于提高特色小鎮競爭力,與當下面臨的突出問題相結合,所得出的研究成果能夠為小鎮經營主體打破壁壘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經濟發展和生態宜居二者更好地融合,成為具備多種功能的聚集地。
GSC模型包括“內在基礎要素”“保障支持要素”“核心競爭要素”3個基本要素類型,在利用此模型分析特色小鎮競爭力,又可以將3個要素類型進一步細分為6個分指標類型,即環境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政府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和文化發展(見圖1)。

圖1 GSC分析模型
1.2.1 環境資源
資源與環境是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資源和環境主要包括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城鎮格局和人文歷史資源。生態環境是國家建設特色小鎮的基礎,農業生產是特色小鎮農業產業的支撐,城鎮格局獨特及豐富的人文資源為特色小鎮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
1.2.2 基礎設施資源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存在及發展的重要支撐。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可進一步細分為旅游設施、道路設施、通信設施、基礎生活設施等。道路設施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以及人流的交換。旅游設施的完善程度可判斷特色小鎮發展的好壞,也可以進一步吸引人流。基礎生活設施體現的是小鎮的宜居性,也是特色小鎮競爭力提高的亮點之一。
1.2.3 資本資源
資本資源是小城鎮建設的關鍵性問題。現在城市大多注重特色小鎮的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小城鎮的金融投資量也會隨之顯著提高。特色小鎮的建設質量參差不齊,人力資源和資本投資是小城鎮發展的智力優勢,對推動小城鎮的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以及智慧旅游起到重要作用。
1.2.4 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主要體現為政策及服務兩個方面。政策對特色小鎮的實現方向、體制機制、建設標準等起到引導作用,政策的內容、目標對小城鎮發展構成良好的政務環境,保證小鎮的體制機制科學、高效運行。
1.2.5 特色產業資源
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特色產業的推進。特色產業是否成熟,需要看此產業在同類產業市場中的輕重,以及對社會經濟和小鎮效益的作用。小鎮的創新能力是“造血能力”,通過發掘發展、創新發現能力,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小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2.6 文化資源
特色小鎮建設離不開文化,文化功能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功能之一,是特色小鎮的關鍵部分。文化特色能提高特色小鎮的吸引力。在保護和合理發展農業文化不僅有利于推動特色小鎮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產業的升值,也是特色小鎮生存與發展的動力。特色小鎮打造的產業需要通過媒介傳播,文化傳播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是特色小鎮提高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補充手段。
崔崗藝術小鎮在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的西北部,與多個縣城接壤,長豐縣在其北部緊緊相依,南邊坐落著南崗鎮。村落周圍水源豐富,北有滁河干渠,東、西均流淌天然河溝,給農業生產和村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2.2.1 環境資源分析
崔崗藝術小鎮有優良的用地資源,但是在村莊規劃中用地分類略顯不足,村莊內有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企業,與生態旅游村定位不適應。缺乏中心廣場景觀、村口景觀、田園景觀,以及村莊亮化、美化等。缺乏村內空閑地、空宅基地、房前屋后的整治以及庭院環境的治理,村口景觀的布局與田園景觀的安排也較缺乏。
2.2.2 基礎設施資源分析
崔崗藝術小鎮目前尚無社區級公共設施,地塊現狀公共服務設施欠缺,如無垃圾集中收集點,公共活動空間、村內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缺乏,市政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2.3.1 資本資源
崔崗藝術小鎮已有43位藝術家正式簽約入駐,而且在保持農村地區原生態、原風貌的基礎上,加快藝術家村改造,積極籌劃“大地藝術節”等活動,藝術村的人力資源豐富。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崔崗藝術小鎮的發展潛力,使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資源。
2.3.2 政府支持
廬陽區政府和三十崗鄉政府著力將崔崗藝術小鎮打造成“影響皖江城市帶,輻射合肥市,服務廬陽區,帶動三十崗鄉”的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現代知名新村,為三十崗鄉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4.1 特色產業資源分析
崔崗藝術小鎮的產業主要分為苗木花卉、大棚蔬菜、餐飲休閑3類。苗木花卉有安崔生態科技、富春園林、雨陽園林等企業,“崔崗桃花”是新興的資源品牌。大棚蔬菜有綠源生態農業、走馬崗生態農業,有“三十崗西瓜”和“三十崗蔬菜”兩大農業品牌、1 500畝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是合肥市重要的蔬菜瓜果供應基地。
2.4.2 文化資源分析
崔崗藝術小鎮以“音樂文化、藝術文化”為底蘊,以“城郊生態田園和特色人文互動場所”等為主要物質載體打造獨有的特色空間。但是就藝術家、旅行者來說,藝術家偏愛封閉創作,缺乏對外交流,缺乏公共展覽空間以及網絡實時交流平臺;旅行者對藝術的參與度不高、缺少信息獲取平臺、體現感差等。
根據層次分析法,選擇“目標—指標層次結構”建立基于GSC模型的特色小鎮競爭力指標體系。評價體系由3個層次組成,評價目標為第1層次;根據GSC模型三要素,將特色小鎮評價從“內在基礎力”“保障支持力”“核心吸引力”3個方面進行評價,這3個要素指標構成了評價體系的第2層次;上述3個方面由各自的影響因素構成的指標因子,形成評價體系的第3層次(見表1)。

表1 崔崗特色小鎮特色因子分析
采用主客觀綜合確定指標的權重,根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層析排列,計算單個矩陣的權重,采用“連乘”得到第3層級指標的初始權重,進行歸一化得到第3層級AHP法的指標權重(見表 2)。

表2 崔崗特色小鎮核心競爭力特色分區因子及影響程度分級
總體來說,崔崗藝術小鎮核心吸引力發展水平最高,小鎮的特色資源以及文化資源成為崔崗藝術小鎮發展的良好前提,內在基礎力和保障基礎力綜合權重相同,政府的支持、人才的引入加上良好的旅游設施,成為崔崗藝術小鎮的支撐要素,但是崔崗藝術小鎮依然存在發展空間較差的要素。
4.1.1 合理利用,整合優勢資源
崔崗藝術小鎮的優勢在于擁有山地、河流、田野等良好的自然環境,同時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要合理利用崔崗藝術小鎮的內部農業生產資源與其獨有的地貌特色,將它們與小鎮濃厚的藝術氣息相結合,提高特色小鎮的資源利用率,打造集吃、喝、游、樂、購于一體的高品質農家樂品牌。
4.1.2 完善設施,提高空間環境
崔崗藝術小鎮的地形呈帶狀,1條主路貫穿全域,次級道路要保證連接各處的旅游景點,形成完整的旅游體系,同時方便居民出行。在物流交通上,要保證內外網交通路網的連接性,使物流集散更加方便。同時要建設特色交通步道,豐富道路系統。拓寬改造與新建相結合,消除土質路面,實現村莊道路全部鋪裝硬化。對于村莊內部的主要道路,應加強兩側村貌形象的營造,提升村莊對外形象。
4.2.1 人才引入,提升藝術氣息
人力資源是特色小鎮不可或缺的,崔崗藝術小鎮是宜居宜游的藝術家園,要利用其自身優勢,為藝術家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以及良好的基礎設施服務,以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入駐,提升小鎮的藝術氣息。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減少人才引進壓力,也有助于提升崔崗藝術小鎮從業者的服務水平和經營能力。
4.2.2 政府干預,提高服務水平
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要扮演好“第三者”的角色。對于市場經濟不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要及時干預。在系統分析特色城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營造寬松適度的產業發展環境,支持和引導城鎮有序發展。
4.3.1 統籌規劃,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布局應充分考慮現狀發展因素,并結合設施農業服務半徑和交通可達性進行統籌規劃,尤其要與景觀風貌塑造和旅游發展規劃密切配合,打造小鎮生態、優美、宜居的嶄新面貌。基于現狀規劃產業布局將農業與旅游業結合,以花卉種植為主導,凸顯崔崗的藝術氣質。依托代小郢體育小鎮、宋小郢國學基地(景賢書院)、姚廟鄉村民宿,大力發展集藝術、農耕、國學文化為一體的鄉村研學游品牌。
4.3.2 數據應用,創建信息平臺
從原住居民、藝術家、旅游者3個方面提出發展目標。根據3方對空間不同的訴求,提出針對性的活化空間的措施。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加大崔崗藝術小鎮與外界的交流,以吸引更多的人流。舉行文化沙龍、體驗創作等特色活動,推動智慧旅行系統的建立,使旅行者獲得良好的旅行體驗。
GSC模型是以GEM模型為基礎改進的,是針對特色小鎮核心競爭力以及發展特點提出的模型基礎。以GSC模型為基本框架,從三大類6小類分析特色小城核心競爭力的優劣勢。以崔崗藝術小鎮為例,通過對其現狀分析,結合GSC框架分析研究,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崔崗特色小鎮核心競爭力特色分區因子及影響程度分級表,提出崔崗藝術小鎮現狀及未來優化提升建議。目前,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逐漸深入,但是很多特色小鎮發展瓶頸多,GSC模型在特色小鎮的研究中是有效的分析方法,可應用于特色小鎮的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