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脈綜合征應用急診護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聯合急診護理流程。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后質量評分與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冠脈綜合征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管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護理流程;急救效率
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按照ST是否提升將急性冠脈綜合征劃分成為兩種不同類型,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現代臨床治療大多采用溶栓治療,且治療效果和溶栓時間窗有直接聯系[1]。而有效的的急診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縮短溶栓前等待時間,提升護理質量。本研究探究急性冠脈綜合征應用急診護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50.29±3.15)歲。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1~59歲,平均年齡(50.25±3.0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按照科室護理管理要求和相關制度,進行護理管理。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都要及時給予答復,同時定期對患者居住的病房進行消毒和通風處理,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做好相關的檢測,并且做好記錄。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聯合急診護理流程。(1)建設科室護理管理質控小組。質控小組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此外,選擇6名經驗豐富并且能力技術較強的護理人員作為成員,定期對護理管理工作進行定時抽查,且及時找到存在質量安全的隱患,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改正。(2)制定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結合實際工作,針對各項護理工作進行完善,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操作制度引導下,嚴格執行消毒和隔離制度,操作技術均要符合相關的制度。日常護理工作需要按照規章流程實施,制定相關的責任制護理體系,并且全面落實。注重編號管理。患者作為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對象,實施護理流程管理過程中,針對患者管理最為重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診護理流程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體系,具備規范性、系統化以及標準化等特點,通過健全的護理管理模式,增加對患者以及設備儀器的管理,采用質控小組來實施質控和護理管理質量評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急診護理流程管理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流程管理應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效果較好,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總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陶瑋.急性冠脈綜合征應用急診護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的分析[J].東方藥膳,202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