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 劉娟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護理過程中采用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對比兩組護理工作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出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過程中應用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具有較高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骨科護理;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臨床中骨科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也對護理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該管理方式主要是將骨科醫生和科室護理人員分層劃分,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力求為患者提供全面服務,提高治療工作的有效性[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采用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方式,并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觀察組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齡(42.2±4.3)歲。對照組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齡(43.5±5.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并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方式,具體步驟:(1)層級劃分。對我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層級劃分,主要是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教育水平、工作年限分為N1、N2、N3三個等級,N1代表護理人員為新進護士或年資較低護士,N2代表工作3年以上的護士和低年資護師,N3代表護理人員年資較高的責任護士。(2)N1層級護士主要是按照責任護士給出的護理計劃內容開展基礎性護理工作,N2層級護士主要負責病情較危重患者并指導N1層級護士的基礎護理工作。(3)成立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N1層級護士、N2層級護士和醫生組成,醫生為患者實施對應的治療工作,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進行,提高治療效果。護理小組間的N2層級護士要加強溝通交流,分析在護理期間容易出現的不良事件并提出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和處理。(4)N3級護士主要是預測和判斷骨科護理工作的進度狀況,根據護理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合理的護理內容調整,保證患者能夠接受完整且有效的護理工作。(5)把小組成員的護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中,對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前開展不同的崗前護理工作培訓。N1層護士主要是加強專業知識和護理操作內容指導,保證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和護理技巧;N2層護士培訓內容主要是危重癥護理、教學能力和溝通能力提升,確保危重癥患者能夠接受有效的護理并指導N1層護士更好開展基礎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分別從重危護理、護理文書、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等方面評估患者護理質量,每項評分滿分100;比較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包括跌倒、擅自外出、計劃外拔管、壓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骨科疾病患者患病后活動能力受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模式能夠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并相互配合,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骨科護理過程中應用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后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具有較高的護理質量,可以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崔尼尼,李艷艷.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管理對骨科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