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潔 葛小霞 仲佳麗
摘要:目的:探究靜脈評估分級結合護士分層能級對應在兒科急診外周靜脈穿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選2020年9月~2021年2月兒科急診外周靜脈穿刺患兒400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接受靜脈評估分級結合護士分層能級對應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穿刺情況和滿意度。結果: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和復針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以及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兒科急診外周靜脈穿刺工作采取靜脈評估分級結合護士分層能級對應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外周靜脈穿刺;兒科急診;靜脈評估分級;護士分層能級對應
靜脈穿刺術可以用于治療和急救,是護士必須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同時穿刺成功率也影響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1~2]。本研究主要探討靜脈評估分級和兒科護士分層管理相結合用于急診外周靜脈穿刺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20年9月~2021年2月本院兒科急診外周靜脈穿刺患兒400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0例。對照組男110例,女90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4.18±0.25)歲。觀察組男118例,女82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4.21±0.31)歲。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護士23名,男2名,女21名;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14±2.54)歲。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接受靜脈評估分級結合護士分層能級對應干預。
1.2.1 護士分層
護士長將23名護士按照職稱及工作年限分為科室高級護士、中級護士、初級護士以及新護士,其中高級護士5名,工作時間不少于10年,職稱為主管護師;中級護士8名,工作時間不少于5年,職稱為護師6名,職稱為護士2名;初級護士8名,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包括輪轉護士和進修護士;新護士2名,工作時間不足1年。
1.2.2 靜脈評估分級
結合兒科臨床靜脈穿刺工作實際設置小兒淺靜脈評級標準,依照血管部位、目測靜脈直徑、靜脈深淺、靜脈充盈度、目測靜脈長短、患兒體型6個維度進行評價,具體內容:(1)血管部位,手背、足背靜脈網為1分,橈靜脈、大隱靜脈為2分,頭皮靜脈為3分;(2)目測靜脈直徑,>1 mm為1分,0.7~1 mm為2分,0.5~0.7 mm為3分;(3)靜脈深淺,明晰可辨為1分,若隱若現為2分,看不清只能摸清楚走向為3分;(4)靜脈充盈度,明顯充盈為1分,比較充盈為2分,塌陷為3分;(5)目測靜脈長度,血管長度長于留置針導管長度為1分,血管長度等長于留置針導管長度的一半為2分,血管長度短于留置針導管長度的一半為3分;(6)患兒體型,偏瘦及適中為1分,偏重為2分;肥胖為3分。靜脈分級標準:0級為9分及以下;1級為10~12分;2級為13~15分;3級為16分及以上。
1.2.3 護士分層能級方案
3級血管由護士長或高級護士進行穿刺,2級血管由高級護士或中級護士進行穿刺,1級血管由中級護士或初級護士,0級血管由初級護士或新護士穿刺。
1.2.4 班次合理安排
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合理搭配,分為四組,按照薪資進行搭配,確保每組有4個等級護士的配置,使各級護士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并通過激勵模式建立護士的責任感[3]。
1.2.5 穿刺方法
穿刺時采取高級指導中級、中級指導初級、初級指導新護士的模式。針對比較難穿刺的3級血管,穿刺成功后向其他護士交流經驗。護士長定期組織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交流各自的穿刺心得和體驗[4]。
1.2.6 反饋與分層管理
靜脈穿刺管理過程中,針對出現的穿刺問題應及時反饋,若發生穿刺失敗可及時就近求助,減少再次穿刺的時間,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糾紛的發生,從而保證穿刺工作能夠順利開展[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穿刺情況和滿意度。統計一次穿刺成功和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情況,計算復針率。滿意度包括患兒家屬滿意度和護士工作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穿刺情況對比
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對照組,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和復針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家屬以及護士工作滿意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家屬以及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門急診輸液是醫院服務患者重要項目,也是就診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醫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重要體現[6]。當前臨床存在護士人員不足、新入職人員年齡較小和臨床經驗不足等問題,且患兒年齡小、配合度低,這些都會對穿刺效果造成影響,導致反復穿刺,增加患兒的痛苦,醫療資源的浪費,使醫療工作難以順利開展。近年來,由于護士穿刺引起的醫患糾紛,對患兒靜脈穿刺安全和護士自身安全造成影響。既往門診輸液室在安排護士進行靜脈穿刺時具有隨機性,當從業年限較短的護士安排到了靜脈穿刺困難的患兒時,將影響穿刺成功率,且常規靜脈穿刺的量化一致,無法體現出護士的技術價值。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臨床醫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醫療結構發生了較大改變。護理信息化體系是基于醫院醫療信息管理系統不斷改進和完善的一種模式,同時也構建了現代化的護理模式,為臨床醫學方面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信息化系統將龐大的數據資源庫作為載體,持續記錄并及時更新患兒的基本信息,讓既往很多難以實現的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醫院與信息中心相互配合,開發兒科門診靜脈穿刺血管分級評估制度和護士能級匹配系統,使兒科門診輸液室的傳統穿刺工作流程得到改善,并且根據靜脈血管分級標準和護士能級標準實現精確匹配最佳的穿刺護士的目的。不同級別能力的護士進行相應血管的穿刺,這種模式最大化匹配了護士和靜脈的級別,使患兒的穿刺痛苦得到減輕,也保證了靜脈輸液的效率,提高了護士工作質量,特別對穿刺難度相對比較高的患兒,其血管得到了很好保護,為后續治療提供條件。
在傳統靜脈穿刺工作中,一般來說每班次至少需要5名護士,隨機匹配護士,如果穿刺失敗則需要尋找級別更高的護士進行穿刺,這個過程必然會浪費較長的時間。另外在穿刺時,如果無法保證穿刺效果,出現失敗現象將可能引發糾紛,導致輸液流程中斷,使患兒輸液等候時間進一步延長。而血管分級匹配系統的構建,能夠合理安排護士穿刺的程序,對穿刺資源進行整體性控制。高層次級別的護士設置在低層次級別護士身邊,發生低層級護士穿刺失敗情況時,可以立馬尋求高層級護士的幫助,這樣可以減少再次穿刺使用的時間,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防止糾紛的產生。由于護士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提高,尤其是低層級護士穿刺成功率的提高,靜脈穿刺投訴問題得到明顯減少,患兒家長對護士的工作滿意度也得到提高,進而使護士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提高。血管分級和護理能級匹配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模式,能夠讓護士資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發揮其最大化的工作價值,提高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復針率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和護士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患兒血管分級以及護士穿刺能級的相互結合,能夠為患兒提供更好的外周靜脈穿刺服務,減少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反復穿刺的痛苦,使整體穿刺效果得到提高,使患兒家屬和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胡素琴,王桂玲,祁靜,等.改良式集束化護理策略在160例腫瘤患兒經外周靜脈穿刺 中心靜脈置管術中的實踐[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3):640-644.
[2]韓寧曉.循證護理在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20,7(5):125,130.
[3]王婷,帕熱旦木·托乎提,李玉芳,等.一種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扣眼穿刺隧道建立模擬訓練器在臨床操作培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文信息,2019(2):235,234.
[4]孫賀.靜脈穿刺留置針使用觀察表在兒科急診輸液室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0,36(9):109-110,128.
[5]徐建英,俞剛,魏林琳,等.兒科門診靜脈血管分級與護士能級匹配系統的構建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6):52-55.
[6]谷曉玲,魏洪悅,張慧.能級對應模式在兒科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天津護理,2020,28(4):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