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敏 劉婷
摘要:目的:探究對腹瀉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鄰水縣人民醫院就診的腹瀉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腹瀉改善時間、嘔吐改善時間與腹痛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上所述,對腹瀉患兒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關鍵詞:腹瀉;小兒;綜合性護理
嬰幼兒身體器官發育尚未完全,腸胃功能與抵抗力相對較弱,因此容易在飲食過程中受到細菌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腹瀉。小兒腹瀉多發于夏秋兩季,嚴重的腹瀉會導致患兒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1]。傳統護理模式局限性較高,如何有效對腹瀉患兒進行護理,促進患兒恢復健康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2]。本研究主要探究對腹瀉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鄰水縣人民醫院就診的腹瀉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個月~8歲,平均年齡(4.3±0.5)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年齡(4.2±0.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小兒腹瀉往往是突然發病,患兒及家屬都比較容易出現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用親切的語言安撫患兒,緩解患兒的負面情緒,同時向患兒家屬詳細講解腹瀉的相關知識,并告知相關治療方法與注意事項,穩定患兒家屬的不安情緒。(2)臀部護理。大便次數增多,導致臀部容易出現紅腫等,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兒臀部的觀察與護理,叮囑患兒家屬使用棉質尿布,在患兒大便后及時使用溫水清洗患兒臀部,保持患兒臀部的清潔干燥。(3)飲食護理。小兒腹瀉的發生往往是由于飲食問題引起的,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家屬喂養患兒的注意事項,通過飲食習慣調整促進患兒身體恢復。
1.3 觀察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及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腹瀉改善時間、嘔吐改善時間與腹痛改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兒腹瀉改善時間、嘔吐改善時間與腹痛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兒科護理一直都是臨床護理中的重點內容,患兒年齡較小,身體器官發育尚未完全,無法有效表達身體反應,且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因此護理難度較大。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通過科學、個性、整體化的一體模式,依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對患兒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本研究結果發現,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腹瀉改善時間、嘔吐改善時間與腹痛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腹瀉患兒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宋芳芳,馬新,姚卓.循證護理對腹瀉患兒護理依從性及家長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5):178-180.
[2]趙梅鋒,麥玉娟,廖小燕,等.整體護理模式在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