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驪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不良情緒,睡眠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臨床指標。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不良情緒評分、臨床指標、睡眠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在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循證理念;整體護理
冠心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是其常見的癥狀表現,常見病因如高血壓、肥胖。因此,預防此疾病重要的是穩定誘導因素,并保持較好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患者發病時多無明顯疼痛,導致治療延誤概率顯著上升,使疾病惡性發展,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絞痛,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同時需給予相應的護理,以此提高臨床效果,促進心功能恢復[1]。本研究分析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42~76歲,平均(59.84±4.32)歲;病程7個月~6.5年,平均(4.33±0.84)年。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41~80歲,平均(60.08±3.97)歲;病程6個月~6年,平均(4.31±0.64)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1)疾病知識整體護理。護士簡單了解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的程度,將患者進行分組,分為不了解、稍微了解和大致了解,對應知識掌握的程度制定手冊,將手冊在下一次查房時交給患者,并簡單對手冊內容進行解說,重點告知疾病知識了解的重要性,引導患者重視疾病知識學習,促使患者認可護理專業性。(2)心理健康整體護理。護士在護理前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簡單測評,重點詢問患者家屬,了解患者日常情緒表現表現和患病后情緒表現,對患者進行面對面心理測評時,以交流溝通為主了解患者心理狀況,根據每位患者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引導患者進行自我調整。(3)運動整體護理。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并配合合理的飲食搭配,養成較好的運動習慣,可制定運動契約,引導患者每日實現較小的運動目標,潛移默化的促使習慣養成。(4)整體疾病保障護理。護士每日對患者基本指標做好及時監測,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另外也要為家屬們搭建溝通橋梁,促使家屬之間相互鼓勵,營造積極的病房氛圍。其次護士要注重衛生維護情況,保障病房干凈衛生,病床干凈著裝整潔。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隨訪工作,并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了解患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日常生活質量測定量表分析患者干預前后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和軀體健康情況,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不良情緒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析,抑郁量表評分,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焦慮量表評分,50~59分表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3)各項臨床指標:包括心肌缺血發作次數、心肌缺血持續時間、ST段壓低減少次數、下降減少數量。ST段壓低減少次數和下降減少數量越大表明患者情況越好。(4)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判定護理前后患者睡眠質量,數值越低說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好。(5)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依從性較高,且疾病癥狀明顯好轉,醫患關系良好,可結束護理干預);較滿意(患者依從護理內容,并認可護理效果,疾病有所好轉,需持續護理);不滿意(患者疾病無好轉,認為護理不具有針對性,不認可護理價值,認為沒有必要采取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呈不斷升高的趨勢,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出現缺血、缺氧,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循證理念護理注重相關人員在臨床的綜合性研究,且對護理人員專業度以及匯總能力有更好的要求,護理前,了解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結合患者需求,改善護理方案,以更針對性和靈活性實施護理,提高患者對護理專業度的認可,促使患者護理依從性上升,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整體護理注重護理維度和護理內容的擴展,將傳統護理方案進行深化,保證護理內容規范和完整,以達到對患者更深層次護理。整體護理應用下,保障患者護理感受,增強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效果[2]。
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發揮兩種護理特點,共同實現有效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3]。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循證理念指導下的整體護理效果較好,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安樂.老年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1):211-213.
[2]蘇曉梅.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6):7-9.
[3]楊倩,萬芳艷,信曉燕,等.以循證理念為指導的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內科,2018,13(1):120-12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