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王騫 張琪 姚偉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收治的102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1例。研究組予以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8.04%,高于對照組的88.24%(P<0.05)。結論:呼吸科危重癥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價值顯著,有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呼吸科危重癥;護理風險管理;護理滿意度
呼吸內科疾病中,以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常見,其病情比較危重,需要住院治療,且主要發病人群以中老年患者為主,病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治療過程中護理風險較大,造成護理難度性增加,如果護理方式不當,易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常規護理難以滿足患者的實際治療需求,因此應采取更為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此降低呼吸內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療效及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收治的102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1例。研究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50~80歲,平均(65.35±3.25)歲。對照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51~80歲,平均(65.85±3.15)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如加強用藥指導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1)護理風險評估。護理人員將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和發生原因詳細記錄,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由于呼吸科重癥患者臥床時間較長,治療時間長,長期受病痛折磨,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治療需求明確化,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此外,若醫療設備出現問題,應第一時間予以更換;護理人員應加強責任意識,并注重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2)加強防范意識。醫院應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引導醫護人員提高護理風險防范意識,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3)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疾病發生原因和護理風險進行詳細講解,使患者和家屬均具備正確的就醫態度,預防過激事件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8.04%,高于對照組的88.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呼吸科疾病種類較多且嚴重,患者涉及的護理問題存在著明顯差異,需對各種不良事件風險予以排除,通過對潛在風險和原因充分評估,促進護理活動的順利進行,不斷強化治療效果,為患者順利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2]。
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指評估不安全因素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準確評估和判斷潛在的風險因素,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旨在將各種風險的發生概率降至最低,確保患者具備良好的配合度。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實施過程中,先要進行風險評估,加強防范意識,進行健康宣教,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等,對其治療流程、潛在護理風險等進行詳細講解,最大程度規避不良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較顯著,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海娟,馮梅,鄧鈺.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30):167
[2]鮮于云艷,孫璇.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1):8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