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丹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心內科病房的實施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心內科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動態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結果: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且健康教育、病區管理、重癥護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在心內科病房中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內科病房;全程健康教育;常規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依從性的一種有效措施。隨著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如何選擇教育形式和內容才能更符合患者要求,是臨床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1]。本研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心內科病房的實施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心內科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動態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56.5±1.3)歲;男24例(48.00%),女26例(52.00%)。觀察組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56.4±1.2)歲;男25例(50.00%),女25例(50.00%)。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全程健康教育。(1)轉變護理觀念。組織所有護理人員學習全程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轉變護理人員服務理念,轉變以往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滿足患者住院期間的一切合理要求,為患者提供專業、周到的護理服務。(2)實施全程責任制度。改變過去以醫囑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模式,實行全程責任制護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組,由資歷深的護士擔任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對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包括健康宣教、檢查準備及各護理內容的實施等,同時做好交接班工作。(3)合理應用全程健康教育。為保證全程健康教育更有效的運用及落實,根據護理要求修訂臨床護理路徑表,責任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路徑表實施。(4)夯實基礎護理。基礎護理是各項護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滿足患者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評價護理質量的標志。(5)加強病房巡視。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病房的巡視,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每日與患者主管醫師進行交流,匯報患者病情,保證治療與護理工作的同時跟進,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為十分滿意率、滿意率之和)、護理質量(護理質量量表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病區管理、重癥護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5個維度,各維度各100分,分數越高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經SPSS20.0軟件統計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健康教育、病區管理、重癥護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種能夠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治療效果提高的護理模式,主要是指對患者進行全程、全面的健康知識教育,改善患者因對疾病不良認知造成的心理問題[2],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促進患者更好地恢復。相較于傳統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在實施之前會全面評估患者各項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等,并整理評估內容,針對不同疾病類型、同一疾病不同階段及患者對健康宣教內容的理解力等因素來制定詳細計劃,并落實計劃,故全程健康教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計劃性、同步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且健康教育、病區管理、重癥護理、文件書寫、護理安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臨床在心內科病房中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曉新.全程健康教育在心內科病房的應用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7(21):2974-2976.
[2]謝文慧.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內分泌科糖尿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