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質量控制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對預防院內感染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1~12月收治住院的患者600例,根據護理質量控制實施時間分為實施前組290例和實施后組310例。實施前組消毒供應中心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實施后組采用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比較兩組院內感染發生情況。結果:實施前組院內總感染率高于實施后組(P<0.05)。結論: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護理質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預防及降低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護理質量控制;院內感染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統一消毒處理可回收并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物品、用品的部門,器械物品的清洗潔凈度、消毒滅菌規范度關系到患者治療的安全性。一旦出現清洗消毒不徹底、滅菌消毒不規范、標識填寫有誤等問題,會增加患者院內感染的風險[1]。本研究探討理護理質量控制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對預防患者院內感染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2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隨機選取600例納入本研究,按醫院實施護理質量控制前后階段分為實施前組和實施后組。實施前組290例,男160例,女130例;年齡28~65歲,平均(45.8±3.6)歲。實施后組310例,男170例,女140例;年齡30~63歲,均齡(45.6±3.4)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我院實施護理質量控制前后階段(即2020年全年)消毒供應中心無人員變動、崗位調動、離職等情況發生。
1.2 管理方法
實施前組實施護理質量常規管理,主要包括對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質量進行常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和處理。實施后組采取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嚴格管理:(1)組建由護士長、消毒供應中心負責人、責任護士組成的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小組,小組所有成員共同商討并制定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及流程,定期召開會議匯總質量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制定改進措施。(2)在消毒供應中心現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項質量控制管理制度,包括醫療器械及用品物質管理制度、消毒操作流程規章制度、人員管理及培訓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醫療器械回收及發放交接管理制度等,同時制定配套的獎懲考核細則,讓責任落實到具體人,以強化工作責任心,激發工作熱情,促進護理質量控制成效的提升。(3)定期組織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學習各類醫療器械相關知識,包括器械用品消毒殺菌的處理步驟、清洗流程、保養知識等,若器械出現銹跡應先除銹處理后,再清洗消毒,清洗過程中器械螺絲處、關節處均應扭開徹底清洗,最后再予以干燥處理。通過定期培訓以提高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操作的熟練程度,促進工作效率及消毒滅菌質量的雙重提升。(4)落實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及各項質控制度。一是消毒供應中心各區域劃分應明確,污染區、清洗消毒區、潔凈區均應各自獨立,以防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每樣醫療器械的交接和記錄,回收被污染的醫療器械時,對器械交接時間、名稱、數量、所屬科室、交接人員姓名等內容進行詳細記錄,不得漏記;三是器械用品回收后嚴格按清洗消毒流程及程序處理,如器械物品的分檢、預處理、除污除銹等,同時對滅菌時間、溫度及壓力等嚴格遵循,對已消毒滅菌的器械用品無菌包裝經仔細檢查后暫存于潔凈區,視醫院各科室需要配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院內感染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數據,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前組院內總感染率高于實施后組(P<0.05)。見表1。
3討論
院內感染不僅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延長住院時間,還易引發醫患糾紛。因此,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院重要部門,承載著醫療器械物品使用安全性的重任,加強管理有助于預防院內感染。本研究中,實施后組采取的護理質量控制管理,通過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小組的成立、各項質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定期培訓、護理質量控制措施及其制度的落實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助于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工作責任心的強化及職業道德的提升,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得到雙重提高,從而最大限度將院內感染風險降至最低,故實施后組院內感染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管理的實施前組。
綜上所述,護理質量控制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對降低院內感染風險具有確切效果。
參考文獻
[1]林英,朱小瓊,李惠玲.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管理模式的實施在預防院內感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0,15(3):38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