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摘要:目的:分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脊柱外科實習護生帶教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脊柱外科實習護生25名為研究對象,均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帶教方式,觀察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及滿意度。結果:實習護生出科時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認知成熟度評分均低于入科時評分(P<0.05);10名實習護生對帶教模式非常滿意,14名實習護生滿意,1名實習護生不滿意,帶教模式滿意度為96.00%。結論:對脊柱外科實習護生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護生綜合能力,獲得較高滿意度。
關鍵詞:脊柱外科;體驗式教學模式;實習護生
脊柱外科護理工作專科性強,要求學生快速從理論層面投入到實踐工作中。有研究報道,體驗式教學適合應用臨床科室護理帶教,可獲得滿意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25名實習護生進行觀察,分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脊柱外科護理實習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院內脊柱外科實習護生25名為研究對象,全為女性,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22歲,平均年齡(20.56±0.27)歲。
1.2 教學方法
(1)建立體驗式教學小組:對脊柱外科實習護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5名護生,每個小組分配2名指導教師,包括專科醫生與主管護師。(2)臨床經驗指導:以小組為單位進入臨床學習,采集脊柱外科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參考患者病歷資料及相關文獻資料,制定體驗式病案,設計病案劇本。指導護生整理脊柱外科治療患者護理措施、重點內容、護理風險等。(3)案例分析討論:小組組長指導組內成員進行分析討論,采用圖文或視頻等方式進行病案分析,著重分析病因、表現、治療、護理等。結合匯報信息,小組內采用問答形式分析討論病案劇本,指導老師最終給出評價與指導。(4)情景模擬:指導老師為小組成員分配病案角色,組織成員進行病案局部模擬演練,在過程中體會患者、醫生及護理人員角色感受,加深對脊柱外科患者類型及護理操作的理解。模擬演練完成后,選出1~2名成員進行活動總結,并發表感受。
1.3 觀察指標
調查實習護生入科時與出科時綜合能力評分,包括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認知成熟度,分值均為0~100分。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實習護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描述,以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實習護生不同階段綜合能力評分比較
入科時實習護生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認知成熟度評分均低于出科時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習護生對帶教模式滿意度
25名實習護生中,10名護生對帶教模式非常滿意,14名護生滿意,1名護生不滿意,帶教模式滿意度為96.00%。
3討論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加強了對學習者主角身份的關注,更傾向于提升學習者在教學期間的體驗感與參與感[2]。以脊柱外科護理帶教工作為例,實習護生進入科室后需要掌握病情評估、護理風險評估、護理流程等諸多技能。基于此,要求學生快速做出角色轉變,將已經掌握的專科理論知識投入到實踐工作中,學習更多臨床護理操作技能。通過對院內脊柱外科實習護生實習前后的對比觀察發現,實習護生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認知成熟度均有明顯提升。證實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脊柱外科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其原因可能為,體驗式教學中護生參與感較強,在指導老師引導下進行典型病例相關資料查詢與臨床病歷分析,有效培養了獨立分析能力及判斷能力等;且體驗式教學促使實習護生形成主角意識,參與興趣得到提升,也間接影響其對帶教模式滿意度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脊柱外科護理帶教工作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護生的認知成熟度、分析能力,且獲得較高的帶教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單信芝,李姍姍,卜曉佳,等.基于Carolina照護模式的體驗式教學在本科實習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13):1722-1727.
[2]鄒寶林,鄭梅,梁春麗,等.體驗式教學聯合案例式小組操作考核在老年病學科高職護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9,41(24):3227-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