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 王崇屹



摘? 要:目的? 分析程序化疼痛護理在鼻咽癌放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放化療患者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比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和研究組(40例,采用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使用數字疼痛評估量表(NRS)、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觀察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狀態、睡眠障礙、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前,兩組NRS評分、SAS/SDS評分、PSQI評分、QLQ-C30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NRS評分、SAS/SD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比組,QLQ-C30各維度評分高于對比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治療期間,實施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對改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睡眠障礙以及生活質量等均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鼻咽癌;程序化疼痛護理;放化療;疼痛感;睡眠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8-0185-03
鼻咽癌指發生于鼻咽腔頂部、側壁的惡性腫瘤,患者主要表現為鼻塞、涕中帶血以及聽力下降等,伴隨病情進展,可誘發皮肌炎、頭頸部隱性癌等并發癥,因此,對于鼻咽癌,需盡早進行有效治療[1-2]。目前,放化療是臨床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可顯著提高局部區域控制率,取得良好效果[3-4]。但放化療過程極易引起皮膚損傷、口腔黏膜損傷等,導致疼痛加劇,對睡眠、生活質量等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緩解疼痛、降低放化療不良影響是亟待解決問題[5]。本研究納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條件的80例鼻咽癌放化療患者,觀察評估程序化疼痛護理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〇醫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比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9.65±11.38)歲;Ⅱ期及以下6例,Ⅲ期20例,Ⅳ期14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0.12±10.98)歲;Ⅱ期及以下5例,Ⅲ期22例,Ⅳ期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病理組織活檢發現腫瘤細胞,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升高顯著;②具有放化療指征、耐受性;③均為首次接受放化療;④對研究涉及內容、目的以及全部過程等均已知;⑤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腫瘤、全身性疾病者;②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者;③意識、認知以及精神等障礙者;④因病情惡化加重等未能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對比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常規健康宣教、心理疏導以及用藥和飲食指導等。
研究組患者采用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①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全面分析其疾病、健康狀況,為其建立個體化疼痛評估檔案,初步對其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實際評估過程,將患者疼痛主訴作為重要依據。一般情況下,將每日評估時間定于下午15時~16時,當疼痛評分>4分時,考慮使用鎮痛藥物,如可待因(生產企業: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73), 1片/次, 1~3次/d,曲馬多(生產企業: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05),1片/次, 1~3次/d,并及時明確疼痛原因,如腫瘤壓迫顱內神經所致疼痛、化療刺激神經引起疼痛以及心理應激導致疼痛等,依據確切病因予以針對性疼痛干預。②計劃。護理人員總結、歸納以及處理患者所有資料,查閱相關核心文獻,結合自身臨床工作經驗和患者實際,提出護理問題,制定后續護理計劃和方案,同時,將相關信息反饋至主治醫生處,便于優化放化療治療方案。③實施。為確保疼痛護理的順利實施,護理人員需予以患者及家屬個體化健康宣教,使其知曉與了解疼痛原因、應對方案等,明白合理藥物鎮痛并不會造成成癮性,消除擔憂心理,從而積極主動配合疼痛護理。此外,告知其疼痛評估工具使用相關知識,科學使用疼痛評估工具明確疼痛程度。對于心理應激導致疼痛加重情況,應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鼓勵,并利用正向案例進行引導,使其保持健康心態。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疼痛評估量表(NRS)評價,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6]。②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價,評分越低,表示心理狀態改善越好[7]。③觀察分析睡眠障礙,于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價,評分低睡眠障礙改善好[8]。④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價,評分高示生活質量好[9]。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NRS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障礙比較
干預前,兩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PSQI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QLQ-C30量表4個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疼痛被稱為人體第五大生命體征,輕微疼痛對機體損傷不大,但長期劇烈疼痛可造成嚴重機體不適,給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壓力[10]。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療治療期間,隨放化療次數的增加,不良反應、毒副作用也會越來越大,各種原因所致疼痛也會更加明顯、劇烈,由于疼痛可貫穿于鼻咽癌發生、治療整個過程,且可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有效疼痛干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既往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治療期間,一般配合常規護理,雖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因常規護理流程、措施等均比較固定和單一,很難滿足不同患者個體化需求,對于改善其疼痛程度、心理狀態以及睡眠障礙和生活質量等作用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需對臨床護理模式、流程以及措施等進行優化和改進。
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是針對疼痛提出的全新護理干預模式,具有完整性、系統性等優勢,通過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即評估、計劃以及實施等環節,對患者實際疼痛程度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采取多模式、規范化的疼痛干預措施,可以有效解除疼痛刺激源,明顯消除與減輕疼痛與其他生理癥狀,排解患者心理問題、睡眠障礙等,改善因疼痛所致的不良生理、心理反應,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NRS評分、SAS/SDS評分、PSQI評分、QLQ-C30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NRS評分、SAS/SDS評分、PSQI評分均低于對比組,QLQ-C30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而提示,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治療期間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治療期間,實施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對改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睡眠障礙以及生活質量等均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林碧彩.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21,30(9):705-708.
[2]張連連.程序化疼痛護理管理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疼痛感、睡眠障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7):3243-3246.
[3]李光輝,張廣沖,朱淑娟.正念減壓訓練對鼻咽癌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5):2770-2774.
[4]胡珊珊.綜合心理護理在鼻咽癌放療護理中對心理負擔與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中外醫療,2021,40(14):110-113.
[5]陳星,林桂梅.程序化護理對鼻咽癌化療患者疼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4):703-705.
[6]李倩,王攀嬌,許妍.音樂放松訓練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心理健康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33):6300-6302.
[7]湯月圓.程序化疼痛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化療病人抑郁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30):4122-4124.
[8]秦青霞.程序化疼痛護理對改善鼻咽癌放療疼痛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197-198.
[9]鄧麗娜,楊媛.引導式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生命質量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7):108-110.
[10]陸紅梅,顧麗麗.應用程序化疼痛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9):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