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 南陽 473000)
腦癱是指嬰兒出生前及出生早期因早產、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宮內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腦損傷綜合征,患兒往往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可伴隨言語障礙、智力低下、心理發育遲緩等現象[1]。任務導向性訓練遵循運動控制理念,以任務引導方式鍛煉目標群體的四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已在成人卒中康復中推廣應用[2~3],但在腦癱患兒治療中較為少見。而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則是通過儀器對患兒機體產生刺激,改善其肌肉收縮狀態,利于運動功能的重建。本研究對輕度腦癱合并輕度智力障礙患兒應用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任務導向性訓練,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入的59 例輕度腦癱合并輕度智力障礙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 例和對照組29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5歲,平均(3.06±0.42)歲。對照組男18 例,女11 例;年齡2~5 歲,平均(3.10±0.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腦癱相關臨床診斷標準[4],屬于輕度障礙,且存在輕度智力障礙;(2)年齡1~6 歲;(3)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已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2)存在先天性畸形或運動障礙的患兒。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任務導向性訓練,對患兒運動狀態進行評估,分析運動中存在的問題,隨后制定強度與患兒情況相符的肢體鍛煉方式,將準備好的積木、玩具給予患兒,用言語引導患兒嘗試抓住積木、玩具,引導可以順利抓起的患兒沿固定方向推移玩具,并抓起玩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另一方面,針對刷牙、穿衣等日常動作展開模擬訓練,再根據患兒訓練情況逐漸增加訓練難度。訓練頻次為40 min/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實施肌電生物反饋治療,采用神經康復診療系統,治療時將患兒姿勢調至臥位,開啟正反饋模式,刺激頻率調至40~50 Hz,脈寬設置為200 μs,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調節刺激強度,持續刺激6~8 s,每次刺激后間歇10 s 行下一次刺激,單次治療20 min,1 次/d。兩組治療均持續6 個月。
1.3 評估標準 采用中國修訂Wechsler 兒童智力量表(C-WYCSI)對兒童智力進行評估[5],得分越高表示其智商水平越高。采用Griffiths 發育評估量表中文版(GDS-C)可對兒童運動協調水平進行評估[6],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運動協調水平越高。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智力發育情況(C-WYCSI 評分)、運動協調水平(GDS-C 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C-WYCSI 評分比較 治療6 個月后,兩組C-WYCSI 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C-WYCSI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C-WYCSI 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GDS-C 評分比較 治療6 個月后,兩組GDS-C 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GDS-C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GDS-C 評分比較(分,)
研究顯示,臨床針對腦癱合并智力障礙患兒的訓練應重視訓練的主動性、控制性[7]。兒童大腦在技能塑造方面對主動性訓練、控制性訓練依賴程度較高,而任務導向性訓練因符合這一特點被應用于腦癱患兒康復訓練中,遵循運動學習理念,通過設置與患兒運動能力相符的任務,督促其完成設定的功能鍛煉內容,促進大腦技能的塑造。而肌電生物反饋則可進一步使患兒在保持意識的情況下主動加入到控制性運動鍛煉中,通過儀器對肌電信號的采集進行濾波、放大及雙向整流[8],通過積分電壓對光、電顯示元件進行驅動,使患兒隨信號強弱參與助力運動訓練,增強運動控制能力。本研究兩組經過6 個月的治療后,GDS-C 各項評分均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中觀察組升幅更明顯,提示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任務導向性訓練應用于輕度腦癱合并輕度智力障礙患兒中可有效提高其運動協調水平。原因在于任務導向性訓練通過給予患兒能力適應的運動任務以促進其腦部各項運動技能的塑造,配合肌電生物反饋依據患兒肌電信號實施的反饋性助力訓練,使患兒運動控制能力更趨于規范化,長期治療后患兒運動協調水平可明顯提升。
任務導向性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可鍛煉患兒大腦對信息的整合、理解能力,最后方可實行運動操作,同時訓練過程中大腦需持續控制運動方式[9~10],在任務反饋過程中需根據指令調整運動強度、速度,或需調整空間位置,對訓練者大腦的訓練效果亦較為顯著。而肌電生物反饋則可根據對患兒意識信號的感知而調節、控制助力運動,在激發患兒運動潛能的同時刺激其腦部感知情況。本研究治療6 個月后,兩組C-WYCSI 各項評分均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觀察組升幅較對照組更顯著,提示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應用于輕度腦癱合并輕度智力障礙患兒中可有效促進其心理、智力的發育。這原因在于任務導向性訓練可使患兒大腦在控制、進行各項任務時持續優化神經網絡,通過任務反饋促進其思考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肌電生物反饋以信號提示的方式培養患兒運動興趣,調動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激發運動控制潛能,使患兒神經功能細胞得到定向遷移,從而促進其神經網絡構建,具體表現為智力的改善。綜上所述,對輕度腦癱合并輕度智力障礙患兒實施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可有效改善心理發育情況、智力發育情況及運動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