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河南省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神經內科 安陽 455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CIS)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類型,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等特點,癥狀為頭暈頭痛、失語、惡心嘔吐等,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搶救生命和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1]。有研究指出,腦卒中發病后機體會產生大量過氧化脂質與氧自由基,造成氧化應激損傷,加劇腦組織損傷程度,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2]。芬戈莫德(FTY720)是一種1-磷酸鞘氨醇受體調節劑,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效果,且毒副作用小,現多用于多發性硬化癥、心臟缺血、腦缺血等疾病治療[3]。本研究探討小劑量阿替普酶(rt-PA)聯合FTY720 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ACIS患者102 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各51 例。聯合組男31 例,女20例;年齡45~74 歲,平均(59.25±6.74)歲;合并癥:高血壓12 例,糖尿病16 例;發病至溶栓時間1~5 h,平均(2.68±0.67)h。對照組男30 例,女21 例;年齡46~72 歲,平均(58.36±6.24)歲;合并癥:高血壓10 例,糖尿病14 例;發病至溶栓時間1~5 h,平均(2.49±0.65)h。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合并癥、發病至溶栓時間)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ACIS相關診斷標準;發病至溶栓時間<6 h;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精神障礙性疾病。(2)排除標準:患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存在腎、肝、心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顱內降壓、神經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
1.3.1 對照組 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冊證號S20160054)治療,0.6 mg/kg,靜脈推注其中1/10 劑量,其余劑量混合生理鹽水后靜脈泵入,60 min 內泵注結束。
1.3.2 聯合組 給予鹽酸芬戈莫德膠囊(注冊證號H20190044)+rt-PA 治療,rt-PA 用法劑量同對照組。溶栓治療前口服FTY720 0.5 mg,24 h 后、48 h 后分別服用2 次,均為0.5 mg/次。
1.3.3 溶栓后治療 兩組溶栓24 h 后開始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35021527)、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H20120035)。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 次/d,持續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頭暈頭痛、失語、惡心嘔吐等癥狀基本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下降>90%為臨床治愈;上述癥狀顯著緩解,NIHSS 評分下降46%~90%為顯效;上述癥狀有所緩解,NIHSS 評分下降18%~45%為有效;上述癥狀無明顯緩解,NIHSS 評分下降<18%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包括臨床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3)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采用NIHSS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0~42 分,分數越低表明患者神經功能越好。(4)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 指數)評估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0~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8.4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及BI 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NIHSS 評分較對照組低,BI 指數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及BI 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及BI 指數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ACIS占全部卒中的60%~80%,當前ACIS治療仍然面臨嚴峻挑戰[5]。ACIS發病原因主要為血栓形成、栓塞及血流動力學紊亂,治療可通過改善缺血腦組織供血狀況,在不可逆損傷出現前,及時給予大腦供血,保護缺血腦組織,改善預后。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證實,溶栓治療患者的轉歸顯著優于未溶栓治療患者[6]。
rt-PA 是一種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可與纖維蛋白結合,激活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進而起到溶解血栓作用。rt-PA 標準劑量是以歐洲人群為實驗基礎所確立,而亞洲人群機體綜合素質與歐洲人有較大差異,目前小劑量rt-PA 的使用在臨床上越來越被重視[7~8]。FTY720 為新型免疫抑制劑,來源于冬蟲夏草提取物,最初用于治療多發性硬化,其對卒中的有益作用基礎是抗炎和血管保護機制。FTY720通過調控損傷后髓鞘的形成和小膠質細胞的激活,調控的神經前體細胞增殖和遷移,抑制神經膠質細胞活化,最終達到抗凋亡及抑制非特異性免疫炎癥反應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BI 指數評分、NIHSS 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表明FTY720 與小劑量rt-PA 聯合治療效果顯著,對減輕ACIS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推測其原因為rt-PA與FTY720 治療ACIS具體機制不同,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小劑量rt-PA與FTY720 聯合應用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小劑量rt-PA 聯合FTY720 治療ACIS患者效果明顯提高,可降低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