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劍 鄭亮釵
(1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 惠州 516003;2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 深圳 518037)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可導致氣道高反應性,通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并引起反復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1~2]。支氣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生,大部分集中發生在5 歲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反復發作對患兒的肺功能和生長發育都有嚴重影響[3~4]。目前,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表明支氣管哮喘的發生與維生素D 缺乏有密切聯系[5~6]。本研究通過檢測不同嚴重程度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VD]水平,探究其在小兒支氣管哮喘早期診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5 月于我院就診的69 例支氣管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男34 例,女35 例;年齡2~6 歲,平均年齡(4.37±0.24)歲;依據《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7]中相關診斷標準,將所納入患兒分為急性發作組22 例、緩解組23 例和慢性持續組24 例。另選取同期體檢結果正常的健康兒童40 例設置為健康組。四組兒童性別、年齡、身高及體質量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四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四組兒童一般資料比較()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無過敏性疾病者;機體免疫功能正常者;無心臟病者;經支氣管擴張器治療有效,且日間呼氣峰流速變異率>13%者;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研究前3 個月使用過激素類及免疫抑制類藥物者;近期存在呼吸道感染者;有既往支氣管擴張癥、慢性肺阻塞等肺部疾病史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研究方法 抽取所有入試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置于-70℃的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25(OH)VD 水平。
1.4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兒童血清25(OH)VD 水平。采用兒童哮喘控制測試評分系統(C-ACT)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病情進行評價,問卷共7 個項目,分值0~27 分。完全控制:23~27 分;部分控制:19~23 分;未控制:≤19 分。分析25(OH)VD 水平與C-ACT評分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患兒血清25(OH)VD 水平及C-ACT 評分比較 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和健康組各組間25(OH)VD 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C-ACT 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病情的加重,血清25(OH)VD 水平及C-ACT評分隨之降低。見表2。
表2 各組患兒血清25(OH)VD 水平及C-ACT 評分比較()

表2 各組患兒血清25(OH)VD 水平及C-ACT 評分比較()
2.2 血清25(OH)VD 水平與C-ACT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患兒血清25(OH)VD 水平與C-ACT 評分呈正相關性(r=0.864,P=0.007)。
支氣管哮喘是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常表現為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多數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可得到緩解。近年來,我國小兒支氣管哮喘發病率明顯增高,據統計,我國小兒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在0.5%~2.0%之間,比十年前增加了1倍。若治療不及時,隨著病程的延長,患兒會發生氣道重塑和氣道不可逆縮窄,造成咳嗽喘息的反復發作,對少兒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可能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當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時,Th1 和Th2 類細胞因子比例失衡,免疫球蛋白E(IgE)分泌增多,從而導致氣道中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引發氣道高反應性[8]。
維生素D 是一類脂溶性固醇類衍生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除參與人體內鈣、磷的吸收,維持血液和骨骼系統穩定外,同時對免疫應答也有作用,可參與機體免疫系統、感染、癌癥的調節,其含量穩定對細胞的生長、分化也有重要作用。此外,維生素D 還具有抗感染和逆轉氣道重塑的功能[9~10]。有研究表明,小兒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與維生素D 缺乏有一定的聯系,人體內存在十多種維生素D,主要有維生素D2、維生素D3兩種形式,在肝臟和腎臟轉化為有生物活性的25(OH)VD和1,25-二羥基維生素D。25(OH)VD是人體內維生素D 的主要儲存形式,且25(OH)VD的生物半衰期較1,25-二羥基維生素D長,血液含量較之更高,因此,通過檢測25-OH-VD水平可有效評價機體維生素D 水平[11~12]。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 可降低血清IgE 水平,減少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從而減輕哮喘大鼠的氣道高反應性。病理研究結果表明,25(OH)VD主要通過與其相關受體(VDR)結合來發揮其功能,VDR 基因通過調控機體免疫應答和慢性氣道炎癥發揮其作用,與喘息類疾病發病具有密切聯系[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和健康組各組間25(OH)VD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俊霞等[15]的研究相一致,提示血清25(OH)VD表達下調與支氣管哮喘患兒發病有密切聯系。本研究將支氣管哮喘患兒分為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三組,通過比較各組間患兒血清25(OH)VD水平,發現隨著病情加重,血清25(OH)VD水平會隨之降低,提示血清25(OH)VD水平變化有助于判定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此外,通過C-ACT 量表評價患兒病情,結果顯示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C-ACT 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病情的加重,C-ACT 評分隨之降低;再對血清25(OH)VD水平與C-ACT 評分的相關性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發現急性發作組、緩解組、慢性持續組患兒血清25(OH)VD水平與C-ACT 評分呈正相關性(r=0.864,P=0.007)。證 實 血 清25(OH)VD 水 平 和C-ACT 評分均與支氣管哮喘患兒病情變化有密切聯系,可作為哮喘患兒病情動態監測指標。但本研究由于因樣本數量小,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與健康兒童相比,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血清25(OH)VD水平明顯降低,隨著病情的加重,血清25(OH)VD水平隨之降低,其變化情況與病情有相關性,表明早期檢測血清25(OH)VD水平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