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勝良 符娜
(廣東省廣州蕙心醫院康復醫學疼痛科 廣州 510663)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多發性骨科病,多伴有腰椎神經壓迫與刺激造成的腰腿痛、活動障礙等多種不良癥狀[1~2]。病情較輕患者建議進行藥物保守治療,病情嚴重且采用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建議行外科手術治療。隨著人們運動量減少,不良體位持續時間延長,患病群體日益增多,患病年齡日益下降[3]。多數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尚未達到手術標準,多給予藥物保守治療。既往臨床多采用鎮痛消炎藥物治療,近年來,中醫療法在該病治療中廣泛應用。腰痛寧膠囊具有散寒消腫、活血通絡、止痛等功效,可改善腰椎間盤的血液循環及神經狀態,促進疾病康復[4]。中醫推拿屬于常用外治法,操作簡單、副作用小,可有效疏通病變部位經絡,達到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5]。本研究選取30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腰痛寧與推拿聯合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7~12 月在本院就診治療的30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0 例。對照組男82 例,女68 例;年齡30~69 歲,平均(49.80±8.97)歲;病程0.5~7.5 年,平均(4.27±1.63)年;膨隆型60 例,Schmorl 結節51 例,突出型39 例。觀察組男80 例,女70 例;年齡31~69 歲,平均(49.89±8.97)歲;病程0.5~8.0 年,平均(4.40±1.65)年;膨隆型59 例,Schmorl 結節53 例,突出型38 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查體、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2)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腰部活動受限癥狀;(3)直腿抬高試驗陽性;(4)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病情嚴重,用藥或推拿治療效果不佳,建議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2)檢出脊髓腫瘤、腰椎滑脫、嚴重椎管狹窄以及嚴重骨贅等患者;(3)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4)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用腰痛寧膠囊口服治療,觀察組聯合腰痛寧膠囊口服及推拿治療。
1.2.1 藥物治療 腰痛寧膠囊(國藥準字Z13020898)口服,4 粒/次,夜間睡前溫水中兌入少許黃酒后,送服藥物,1 次/d,7 d 為一個療程,連續用藥4 個療程。
1.2.2 推拿治療 仰臥位,醫師循經推按,推按部位為肝經大敦穴-中封穴、脾經隱白穴-陰陵泉穴、腎經然谷穴-復溜穴,每經推按30 次;側臥位,醫師單手依次對腎俞穴、肝俞穴、脾俞穴進行點按,另一手掌心則對相應募穴進行按壓,依次按壓京門穴、期門穴、章門穴,操作時雙手必須同時用力,每個穴位按壓1 min;俯臥位,醫師通過大拇指對患者的風府穴、至陽穴、命門穴、大椎穴、腰陽關穴進行點按,每個穴位按壓1 min;俯臥位,醫師在腰骶部、腿部依次實施指揉、點按以及彈撥等推拿手法,操作部位以膀胱經穴、夾脊穴以及督脈穴為主,每個穴位3~5遍;俯臥,醫師手掌心在患者腰骶部拍打,持續拍打3~5 min;仰臥位,固定患者雙踝、雙肩,反向用力,促使患者處于牽伸狀態,持續30 s,再握住患者兩側髂前上棘,左右擺動,間隙休息30 s/次,重復7 次。推按力度基于患者耐受情況調節,以患者推按部位皮膚有微熱、潮紅出現為宜,每周5 次,7 d 為一個療程,連續4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效果 治療4 個療程后根據癥狀評定標準評估[6],顯效:患者的腰腿痛與活動受限癥狀基本消失,影像學顯示椎間隙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腰腿痛與活動受限癥狀有所改善,影像學顯示椎間隙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腰腿痛與活動受限癥狀改善不明顯,影像學顯示椎間隙無改善。
1.3.2 功能評分 在治療前、治療4 個療程后進行功能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腰腿痛,以0~10 分表示,疼痛越輕分數越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評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礙,評估項目包含生活自理、站立以及坐位等,總分50 分,障礙越輕評分越低;采用SF-36 生活質量調查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總分100 分,生活質量越好評分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2.2 兩組功能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腰腿痛評分以及功能障礙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個療程后觀察組各項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功能評分對比(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導致人類殘疾的主要疾病。疾病早期基于病情嚴重程度,為患者提供對癥治療,改善癥狀,控制病情,是很有必要的[7]。中醫學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納入“腰痛、痹癥”等范疇中,認為外感、內傷是疾病主要起因,病機是風寒入侵、肝腎不足、腰府氣血不通暢、筋脈痹阻,最終形成疾病,并促使疾病發作[8~9]。因此,治療應從疏通經絡、消腫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等著手。
腰痛寧膠囊是一種理血劑類中成藥,在《中國藥典》2015 年版有相關記載,由馬錢子、土鱉蟲、麻黃、甘草、全蝎、乳香、川牛膝、僵蠶等多種藥物組成[10]。各味中藥聯合應用,具有較強的溫經通絡、消腫止痛以及疏散寒邪功效,可在寒濕瘀阻經絡誘發的腰椎間盤突出癥、風濕性關節痛以及坐骨神經痛等疾病治療中應用。藥理學表明,腰痛寧膠囊中的馬錢子具有較好的鎮痛消炎作用,土鱉蟲可調節凝血因子、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川牛膝具有較好的免疫活性。
中醫推拿是一種常用外治法,也是一種無創療法。通過在患者的病灶部位以及相關穴位進行推拿,可達到較好的消炎鎮痛效果,同時可溫養人體局部經絡,促進經絡中的血液循環,改善人體氣滯血瘀現象,有效緩解患者的腰背痛癥狀,還可改善腰椎功能,促使患者恢復正常活動功能。推拿還可緩解患處水腫以及脊柱移位等不良現象,減輕神經壓迫,利用推力促使突出髓核逐步回到椎間隙,恢復脊柱平衡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生活質量、腰背痛癥狀與功能障礙評分顯著更優,主要因為腰痛寧膠囊與中醫推拿可充分發揮治療作用,且聯合作用能提升整體治療效果。綜上可知腰痛寧膠囊口服與中醫推拿聯合應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