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雨
(宜興 214221)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這是宋代文人梅堯臣對于紫砂的稱贊,也讓我們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夠記住這千古的吟誦,運用在我們的紫砂設計與創作之中。對于宜興的紫砂藝人來說,紫砂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和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金沙寺內小書童龔春的巧妙設計,使得“樹癭壺”成為了紫砂的發端,再后來文人雅士的不斷推波助瀾之下,形成了“紫砂熱潮”,特別是隨著飲茶方式的轉變和茶文化的普及,紫砂壺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實用器型,在滿足我們飲茶的需求之外,更多地成為了作者抒發情感、寄托思想的載體。不同的紫砂造型代表著創作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藝術理念,不同的陶刻裝飾又在很大程度上把這一特點更加凸顯出來,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和了解到紫砂的藝術特征和蘊含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紫砂作品“威震四方壺”(見圖1)采用了方器的四面設計,把我們耳熟能詳的關公形象陶刻裝飾于其上,從造型的設計方面來看非常具有挑戰性,鑲接形成的四個面成為了陶刻裝飾最好的載體。此壺壺身方正威嚴,棱線清晰可見;壺底置足,層次感突出;壺嘴婉約修長,出水自帶弧度;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也是挺括自然、端握舒適,二者的搭配完美地營造出整體的氣韻和空間;壺身的面塊采用了窗欞一般的造型,陶刻的裝飾如同嵌入其中的畫板一般栩栩如生;壺口位置的過渡棱角分明,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壺鈕則是四邊形設計,簡潔有力,和壺身完美地融合起來。此壺引人注目之處還在于壺身“武圣關公”的陶刻,在畫面的遠端是古代的城樓,雄偉壯觀,主體則是威風凜凜的關羽騎著赤兔駿馬,手握青龍偃月刀,美髯隨風飄揚,把人物的形態和性格特征展示得栩栩如生,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關羽威震八方的氣勢和舍我其誰的霸氣。在設計和制作此壺的過程之中,就是希望把我們非常熟悉的“三國演義”之中的人物關羽突出展示出來,因為他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和民間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威震四方壺”,正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方器的造型優點,讓我們在感受到紫砂造型藝術的神奇魅力時,更加凸顯出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圖1 威震四方壺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銘記,而“武圣”關羽則又有著“財神”的象征,這樣文武雙全的形象,可見其在我們中國人民心目之中的至高地位。眾所周知,關羽作為《三國演義》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給我們留下了“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夜讀春秋”等等經典而又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故事,不僅僅在軍事和社會方面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就是在民間生意和商賈往來之中,也成為了武財神的化身,保佑著普羅大眾能夠財源滾滾。在藝術形式的表現之中,關羽畫像也非常的多,盡管形態的創意莫衷一是,但基本上都是把關羽威震八方,一人一城的形象展示出來。在紫砂藝術中,關于三國演義的故事刻繪也非常常見,受到了廣大壺友們的青睞和喜愛,三國人物形象飽滿、塑造豐富,令人印象深刻,于是在陶刻的過程之中也可以借鑒和參考許多的歷史經典題材和故事,使其更加具有一種象征的意義。這件紫砂作品“威震四方壺”就是把紫砂方器的特點通過自己嫻熟的技能和巧妙的設計充分地體現出來,同時融合了一些蘇式家具的風格特征,使得陶刻的裝飾可以很好地嵌入其中,融為一體,沒有絲毫的違和感。用這樣的紫砂壺來喝茶品茗非常的實用和愜意,另一方面能夠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歷史韻味和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
江南宜興在古代就是著名的茶葉產區,在唐代的時候陽羨茶被選為貢品而名揚四海,有著“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莫敢先開花”的美譽,有名茶的地方必然有著好的茶具與之匹配,宜興紫砂也就順其自然地形成了壺茶同譽的格局,在今天更好地為我們廣大的茶友和壺友增加更多的實用樂趣,成為茶座之上的沖泡利器和情感的寄托,延續著江南文脈的絲絲縷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