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00)
高標準農田具有以下標準:土地集中、平整,具有完善的設施建設和配套的農電,土壤肥沃、生態環境良好,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高標準農田是被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能夠充分適應現代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實現高產穩產、旱澇保收。通過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開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生態防護等具體工程建設的實施,能夠對于農業發展的主要的限制性因素進行改善和消除,實現農田質量的全面提升,確保各項生產要素能夠得到高效利用。
通過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能夠對于農業生產起到阻礙和制約的關鍵因素進一步解除,并且增強農田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帶動糧食生產能力的穩定提升,從而實現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目的。在進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時,要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土地要肥沃、平整,并且具備配套的水利設施以及暢通的田間道路。另外,在項目建設區域內,也要在實際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節水灌溉以及各種節本增效技術的推行,并且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強化農田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要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各項綜合配套措施,如道路、林業、水利,對于田、水、路、林實施綜合治理。這樣在進行項目區建設以后,相比較非項目區,具有顯著的差異,能夠優化農業生產要素,提高田水路林的建設質量,促進農業增效,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益和生活質量。
2.2.1 土地標準
土地平整,并且集中連片。在溝渠、道路的基準之下形成田塊,讓其能夠充分滿足田間管理要求,順應農業機械化的需要。
2.2.2 灌溉排水標準
防洪標準為20a一遇。對于灌溉標準則是要求農田灌溉面積100%,灌溉保證率取75%。灌溉水利用率≥80%,而噴灌區、微噴灌區則要>85%,滴灌區要>90%,防滲渠灌區灌溉水的利用率要≥75%。在單井灌溉時,面積大約在5hm2;并且各種設備、設施要配備齊全,具有一個完善的田間渠系。除澇標準為5a一遇,暴雨在1-3d,要在1-3d內進行排水,并讓田間能夠沒有積水。并且具有一個完善的排水系統,確保排水通暢。在對于橋涵閘等建筑物進行配套設計的時候,其流量上也要在5a一遇的基礎上增加20%。
2.2.3 道路標準
在本項目中,對于道路部分的工程重點是建設村莊間及農田間的機耕路。在進行田間路面建設時,有如下標準:主要建設鄉村支路,并且主要功能為非機動車交通、人行,以及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所設計通過的車輛為機動車小型貨車、寬度2m以下的小客車,非機動車三輪車、寬度1.5m以下的自行車。設計速度為20km/h,整形路床寬度在6m,路基要采用6%水泥土,并且厚度達到20cm,壓實度不低于95%,路面采用C30混凝土,厚度在20cm。而路肩每側長度為0.5m,其高度等同于路面。
2.2.4 生態防護標準
要根據項目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生態防護措施的采用,強化農田防護林網的建設,并且能夠符合當地林業部門的標準。在建設區域內的主要道路以及溝渠的兩側,要因地制宜的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在造林的過程中,要注意進行農機作業通道的預留。通過人工造林時,一般要選擇適應當地種植的林木樹種,讓其能夠快速生長,并實現豐產。在造林的當年樹木成活率能夠>95%,并且在造林三年以后,能夠實現>90%的保存率,要求林相較為整齊,林木結構合理。在建設防護林網時,也要讓所建設的防護林網,能夠符合林業部門規定,并且面積等同于格網面積。
本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蒙城縣板橋集鎮為擬建項目區,在項目區內包括5個行政村,分別為板橋社區、桂光村、集南村、大付村、劉圩村,并且涉及32個自然村,占國土面積2901.60hm2,耕地面積2000hm2。項目區東西長大約7.4km,南北長約7.3km。該項目區是重要糧食生產功能區,以及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此次項目區的土地能夠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中的要求。所以在該項目中不另外開展土地平整工程,只針對區域內的廢棄閑置的0.478hm2坑塘進行復墾,在坑塘填埋時,具有1.2萬m3的土方工程量。在相關文件要求的基礎上,進行了項目區內的新增耕地數目以及質量的再次核實,并對新增耕地率進行了核實,通過對于閑置的林地圖斑,進行平整復耕,將其土地效益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項目區內新增了0.478hm2耕地面積。
在項目區內以黃潮土為主要土壤,在長期的耕種以及農藥化肥施用的影響下,導致當地的土壤板結問題嚴重,而且土地肥力下降,造成土壤質量不佳。為了讓土壤的耕作層能夠具有更豐富的有機質,只能夠通過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以及平衡施肥、深耕松等措施來實現。在本次項目中,可以采取多種改良方式。①實施物理改良。利用地面水對土壤中的堿性物質進行溶解和排出,實現土壤堿性的降低。②通過有機肥的施用進一步改良土壤,平衡土壤內部的生態環境。③通過高科技土壤改良劑的引用,對土壤板結問題起到有效的改善,并且能夠快速的實現土壤改良,實現高質的園林植物種植施工。④在進行土壤透氣性的改良時,從減少土壤密實度、防止土壤機械密實、埋設人工透氣材料3方面入手,改善土壤的透氣情況。
在本次項目中所涉及到的除澇工程,要依照大、中、小、毛(地頭)溝四級排水系統,進行統籌規劃,并且在現有大中溝為骨干的基礎上,進行外排系統的建設,所有路壩、堵壩、土牛等進行拆除,讓水路更加暢通。并且在道路和方塊田建設的基礎上,開挖內部小、毛溝及地頭溝,優化內部排水系統。對于農業生產以及交通所必需的橋梁要配備齊全。
在灌溉工程實際建設中,要對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的關系,能夠正確把握和處理,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開發利用。對淺層地下水合理開發,在進行深層水開采時,要嚴格把控。對于一些集中地塊,并且具有良好的交通和電力建設條件的區域,要實現高效的節水灌溉,而對其他地塊,要發展移動式噴灌灌溉。
在道路工程具體實施中,重點建設村莊間及農田間的機耕路,路型設計選取C30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建田間道A型與C型,A型的水泥路面寬度4.0米,路面C30水泥混凝土厚度為20cm,并以20cm厚度的6%水泥,進行土路基的穩定,在兩邊進行素土路肩的保留,長度在50cm;而C型田間道水泥路面則是5.0m寬,路面C30水泥混凝土厚度在20cm,以20cm厚的6%碎石水泥,用以穩定土路基,在兩側分別留出50cm的素土路肩。表1為田間道路工程量表。

表1 田間道路工程量表
在實際需要的基礎上,進行前期踏勘得知該項目現有的農田防護林網質量和效果較為不理想,如圖1所示。
并且在溝路平行路段,以及沿溝單側很多地段都未進行農田防護林的種植。在具體生態防護項目實施中,要進行24473株苗木的栽植,要在新修路段和清淤溝段雙側,進行紫楸和櫸樹的單行種植,并且間距要保持在4m。表2為項目區防護林工程規劃統計表。

圖1 防護林網現狀

表2 項目區防護林工程規劃統計表
在完成項目建設以后,在其內部的耕地都為基本農田,并且為了強化對于基本農田的保護,增強當地群眾的保護意識,還要在視野開闊的地帶,進行基本農田保護牌的設立。
通過高標準農田的結合,能夠進一步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對于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不斷減少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土地的收益和實效,為推進農業的機械化、規模化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