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滬飛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當前,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城市精細化管理,按照精準、細致、高效的要求,圍繞標準化、網格化、數字化、規范化的思路,對城市管理空間、對象、行為實施量化規范,實現全方位、全時段、全流程覆蓋和管控。為切實優化城市品位、增強城市顏值、提升群眾幸福感,江蘇省張家港市學習借鑒國內城市經驗,就進一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路徑和維度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對策。
一、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面臨的挑戰
多年來,張家港市高度重視城市精細化管理,圍繞“干凈、整潔、有序”目標,突出精細化、網格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專項整治、嚴格考核問責,市容市貌、環衛保潔、市政設施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形成了環衛保潔一體化、城警聯動聯勤、城區同創共建等經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美譽度。
上述成效的取得,依靠的是推動有力。張家港市委、市政府定期召開城鄉環境整治會議,組織現場辦公、志愿活動等形式,協調解決城市管理疑難問題。各部門、各板塊齊抓共管,層層壓實責任,項目化、清單化推動問題整改銷號。成效還展現了攻堅給力。相關人員聚焦城市管理領域突出環節、板塊,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大力開展市容環境、集貿市場、建筑工地等整治提升行動,將源頭管控、重點治理、根上解決貫穿始終,切實提升了城市容貌秩序水平。成效的取得也是保障得力的結果。市、鎮兩級財政切合實際,加大對人員力量、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重點項目落地落實。如每年均設立老舊小區設施維修經費、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用于整治后長效維護,以及基礎設施“三不管”的應急維修和管護,解決整治難題的資金關口。
作為職能多、觸角細、評判嚴的系統工程,城市精細化管理事關群眾利益、事關發展環境、事關黨政形象。在實踐進程中審視當前,一些薄弱環節需引起充分重視。一是從面上容貌看:集貿市場、老舊小區、城中村等區域標準不高;日常保潔、動態管理有待加強;個別板塊采取人海戰術或突擊整治,未形成長效常態。二是從設施建管看: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城區部分基礎設施責任主體不明、管護標準不高,維修不及時,公廁、停車位經費保障不足,整體提升少,亮點特色少。三是從履職擔當看:少數部門行業指導和監管力度、頻次偏低,區鎮督查、考核壓力傳導不強,一線人員數量不足、執法管理弱化等問題缺乏有效的破解舉措。四是從合力形成看:城管委組成部門間溝通協作仍不太順暢,權責歸屬不夠明晰,易出現管理真空漏洞,聯合執法成效、城市管理功能難以最大程度發揮。這些都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與工作導向的統一,將其作為發力點和突破口,夯實基礎、消除瓶頸、揚長補短,不斷提升能力水平。
二、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現實需要
城市管理歷來是“張家港精神”的突出標識,是眾多“張家港榮譽”中的一塊金字招牌。站在“十四五”開局起步的新起點,要珍惜過往榮譽,思考應對新形勢新要求,秉持“精細化”理念和思路,進一步壓實當前工作、創新管理模式、推進品牌創建、提升執法效能,推動跨進新發展境界,為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一)啟行精細化,體現了民意所向
結合張家港實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對城鄉環境秩序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交通擁堵、停車困難、違章建筑等問題既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廣大群眾最為關切的熱點民生問題。因此,加強城市管理必須要堅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加快補齊管理體系的短板弱項,努力把“人民城市”的美好愿景化為現實圖景,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推行精細化,賦能了品牌內涵
張家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更高目標。如何立足歷史榮譽再創佳績、再攀新高,是張家港市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最嚴峻考驗。特別是目前城市管理工作先發優勢不再突出、問題矛盾交織顯現,已經成為制約再出發、再攀高的短板。因此,必須咬定目標不放松,緊盯問題抓整改、補短板,努力以城市管理“精細化”,維護好文明典范“獨有性”,持續擦亮文明城市“金招牌”。
(三)施行精細化,提升了競爭優勢
優質環境已然成為招商引資、引才留才的關鍵要素和重要籌碼。在“滬蘇同城化”的賽道上,能否把“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打造成比較優勢,在錯位發展中集聚更多資源、積蓄創新動能、再創發展勝勢?這是一道思考題和必答題。要把能否管好城鄉環境上升到城市競爭的高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設美麗宜居港城,為港城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強支撐。
三、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幾點思考
站位決定方位,信念確立理念。高質量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必須要凝聚共識、把握意義,明確方向定位、排定時序節點,狠抓具體措施,扛起主體責任。在實現路徑上,要借鑒國內外城市的創新思路和成功做法,結合實際,進一步健全機制保障,強化監督檢查,加快設施建設,實現以管理促精細、以科技增效能、以服務惠民生。就此,筆者從實施維度上,運用新角度、把握新理念、開啟新格局,圍繞市政、管理、科技、品牌、保障提出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一)市政維度
1.保潔模式:一把掃帚掃到底
市級層面出臺運行機制,各區鎮參照執行。將道路兩側建筑紅線退讓區(無物管區域)、綠化帶清掃保潔納入日常保潔,探索“環衛所保潔+市場化運作+常態化考核”三位一體模式。委托專業公司重修環衛作業標準,制訂三年規劃,整合現有環衛力量,提升整體保潔質量,并落實考核獎懲。建立健全物業企業進入退出機制,在招標文書中對于物業企業設施設備投入、內部運行管理、作業標準要求等均作出明確規定,對于保潔效果多次不達標、多次受到督查曝光及群眾投訴等情形的,中止合作并取消下輪招標資格。
2.修護模式:一塊方磚鋪到底
由住建、城管等部門牽頭,落實常態化管護。對于責任單位明確的道路設施破損問題,通過網格化聯動中心、文明“天氣圖”、城鄉環境督查平臺進行綜合派遣、整改督辦。對于開放式場地等維護責任主體難以落實的,由市財政托底,住建局統一維護改造。同時,結合道路改造計劃,逐年分批次改造提升城區重點道路,因地制宜利用零星地塊建設口袋公園、健身路徑等休閑設施,合理布局景觀綠化、雕塑作品,提升改造綜合成效。
3.提升模式:一片立面管到底
短期內,結合市容市貌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利用“三不管”應急資金和瀝青路面大修及抗車轍改造試點工程資金,統一改造、提升重要道路外立面、臺階破損和空調外機裸露等問題。要長期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成立街景立面清洗見新工作組,分批次對城區主干道、重要節點街景立面修復見新,提靚市容街景,其中責任主體不明的由市財政保障。同時,按照江蘇省城市容貌標準,制定城市建筑物外立面整潔管理制度,明確主要道路兩側和重點地區的建(構)筑物立面定期清洗、粉刷頻度。另外,借鑒浙江做法,土地出讓時,在標書中明確,向開發商收取新建項目10年的設施管養經費,用于后期沿街立面、開放式場地的管護翻新。
(二)管理維度
由城管部門牽頭制定操作性、針對性強的網格化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壓實網格管理責任,在全市范圍推廣。
1.織密網格
根據道路走向、社區分界等因素,各區鎮結合全市智慧城管勤務指揮系統,因地制宜把轄區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區域、網格單元。制定網格管理責任區域圖,每個網格區域成立一個網格分隊專門管理,每個網格單元落實一名網格長,確保管理區域無縫銜接、無遺漏盲區。
2.明晰職責
結合網格化社會綜合治理,疊加城市管理專業網格與綜治聯動網格,明確網格管理人員職責。執法隊員分管網格并履行網格區域執法職責。協管員、服務外包人員、網格巡查員負責管理勸阻、處置上報責任區內城市管理違規行為,收集登記城市管理領域數據信息,配合執法隊員開展執法辦案、集中整治。
3.量化考核
建立量化考評標準,以網格區域違法違規數量、變化幅度及日常工作量作為工作優劣的標準,并涵蓋工作作風、隊容風紀、裝備管理等考核內容。同時,結合城管信息化建設,對網格區域內隊員的工作任務、管理軌跡等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和留痕,作為量化考核依據參考,每月排名。
(三)科技維度
1.構建智能監管體系
依托智慧城管平臺,以視頻監控為主、人工采集為輔模式,通過精準識別、智能抓拍等技術,對亂堆放、亂停車、占道經營等10余類違規行為自動識別和告警,并派至各轄區單位限時處理。在城區500路城管AI高清探頭基本安裝到位的基礎上,各區鎮要將智能高清視頻探頭建設計劃納入實事工程或建設工程,構建市鎮兩級縱向信息共享體系。
2.構建執法監管體系
依托綜合執法平臺,定制開發各項執法業務子系統。例如,借鑒湖州吳興區等地做法,通過優化網上辦案系統、文書自動生成等方式,提高執法辦案實效,做到執法工作全過程留痕。同時,建立執法數據監督管理庫,推進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規范化建設,提高執法工作智能化、科學化水平。
3.構建作業監管體系
加快智慧城管在全市的運用,依托指揮調度系統,建立全市所有執法人員、環衛人員、服務外包人員的作業數據管理庫,及時掌握每一名城管隊員、環衛人員上崗后的位置、運動軌跡和管理現場。同時,針對巡查發現、現場突發的問題,第一時間調配人員力量,進行現場處置。
(四)品牌維度
1.黨建品牌:聯盟+互動
組建全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黨建聯盟,運用黨群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強行動支部,打造黨建品牌。聯合區鎮、板塊開展“黨建引領城市管理,共治共享典范家園”主題活動,開展城管微議事、微課堂。組織執法人員開展封閉式軍事化集訓,使參訓者接受黨性和軍訓雙重洗禮,以昂揚姿態奔跑于城市管理實踐。
2.服務品牌:窗口+前哨
以城市管理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為依托,深度融合“城市客廳+紅色繡花針+垃圾分類”元素,推動與社區、物業、商家、學校共建,織密便民、惠民、利民的針腳線,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提升精細管理可觀度、可感度。進一步延伸觸角,拓展陣地,主動為沿街商戶、居民提供咨詢幫助,在前沿崗位致力解決民生實事。開展城管開放日活動,組織各條線板塊觀摩交流,打造獨具港城特色的城管服務品牌。
3. 示范品牌:網格+典型
堅持依法行政,課題化研究、項目化推動“網格+小微執法”模式,因地制宜評選“城市管理示范網格”,打造特色品牌,助力街面精細化管理。出臺辦案場所建設標準、執法文書指南、案卷管理規定和執法言行規范等指導性文件。提高執法人員素養,培育標兵中隊、市容精細化管理能手、十佳綜合執法能手等榜樣典型,激勵鼓舞干事創業熱情,為城市管理創新提質凝聚共識。
(五)保障維度
1.財政投入
對標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市鎮兩級財政加大對城市管理的投入力度,縮小與其他先進地區的投入差距。“三不管”應急專項資金、市政養護維修資金力爭逐年遞增;道路、公廁的保潔標準視情況提高,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
2.執法保障
加強“城警”聯合,各區鎮由城管、交警、民警、交通等部門組建“城市管理部門聯動”隊伍,配套建立相應機制,集中開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聯合整治,加大執法保障,提高整治成效。編纂重點領域執法指引,推廣“微執法”試點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課堂學法、實訓演練、模擬辦案、基層議事等,強化學習成果運用轉化,提升隊伍法治意識和執法水準。
3.裝備迭代
探索引入無人機技術(比如采購六旋翼無人機),加強在大環境考核、違法建設數據采集、執法管理等方面的運用。結合一體化保潔,探索引入5G無人清掃器、落葉清掃車、熱水高壓清洗設備等作業車輛和裝備,構建多樣化高效機械清掃模式,全面提升保潔作業水平。因地制宜引入蒸汽消殺和污漬清除技術,定期對各類箱體、交通護欄、公交站亭、城市雕塑等城市家具進行清洗見新,實現高級別、高效率的城市家具保潔,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壓題圖片:張家港市城市管理服務站香
山站 ?攝影:孫琪欣)
(責任編輯:陳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