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偉,華辰鳳,尚平平,謝復煒,李 翔
(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煙草化學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1)
砷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微量元素,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確定為I類致癌物。煙草制品中的砷及砷化合物也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xiàn)DA)列為致癌、致癮和致呼吸毒性的物質(zhì)。人體砷的暴露途徑有多種,例如水和食物的攝取、含砷粉塵吸入等,吸煙也是一種砷的暴露途徑。研究表明,卷煙煙氣中的砷,主要以無機狀態(tài)存在,亞砷酸As(Ⅲ)是煙草中砷化合物之一。氧化應激是體內(nèi)氧化和抗氧化失衡的一種狀態(tài),被認為是導致人體衰老和形成各種疾病的早期事件。研究顯示,卷煙煙氣中的氧化性物質(zhì)能夠誘導細胞內(nèi)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加,對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DNA等造成損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體內(nèi)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質(zhì),有助于保護細胞免受損傷。肺是卷煙煙氣接觸的主要靶器官,A549細胞源于人肺泡細胞癌,該細胞既有腫瘤細胞的特性,又有肺泡上皮細胞的表型,因此常被用于卷煙煙氣的體外毒性研究。本研究選取SOD和ROS作為亞砷酸As(Ⅲ)誘導細胞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的指標,通過檢測亞砷酸As(Ⅲ)溶液在不同染毒濃度下SOD和ROS水平的變化,分析亞砷酸As(Ⅲ)誘導的細胞氧化損傷,旨在為研究亞砷酸As(Ⅲ)誘導的氧化應激反應提供科學依據(jù)。
A549細胞,購于上海生命科學院細胞資源中心;RPMI-1640基礎(chǔ)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購于美國GIBCO公司;Cu/Zn-SOD ELISA試劑盒,購于美國Ebioscience公司?;钚匝鯔z測試劑盒,購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亞砷酸As(Ⅲ)溶液標準物質(zhì),購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HERA Cell 240 CO細胞培養(yǎng)箱和SW-CJ-2FD超凈工作臺,均購于蘇州安泰空氣技術(shù)有限公司;SPECTRA MAX 190酶標儀,購于美國Molecular Devices公司;熒光/化學發(fā)光檢測儀,購于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2.1 A549細胞培養(yǎng)
以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mL鏈霉素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A549細胞,置于37℃、CO體積分數(shù)為5%的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隔天換一次培養(yǎng)基,待細胞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用0.25%胰酶消化傳代。1.2.2 CCK-8法檢測細胞存活率
取對數(shù)生長期的細胞,胰酶消化后,以1.5×10個/孔的濃度接種至96孔板中,于37℃、CO體積分數(shù)為5%的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24 h,移去培養(yǎng)基進行染毒。分別設(shè)置空白組(含10%胎牛血清的 RPMI-1640培養(yǎng)基)、陰性對照組(A549細胞和RPMI-1640培養(yǎng)基)和染毒組[亞砷酸As(Ⅲ)溶液以砷濃度計分別為2.5、5、10、20 μg/mL,下文中關(guān)于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均按此計],每個劑量設(shè)6個平行孔,培養(yǎng)24 h后,加入10 μL的CCK-8,培養(yǎng)2 h后,采用酶標儀測定450 nm處的吸光度值D
(450),按下式計算各濃度的細胞存活率。
進行3次獨立實驗。選擇細胞存活率超過80%的濃度,即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分別為2.5和5 μg/mL,作為檢測細胞培養(yǎng)液中SOD濃度和細胞內(nèi)ROS含量的濃度。
1.2.3 細胞培養(yǎng)液中SOD濃度檢測
將A549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中,于37℃,CO體積分數(shù)為5%的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24 h,移去培養(yǎng)基,進行染毒。分別設(shè)對照組(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和暴露組[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為2.5、5 μg/mL],每個濃度設(shè)4個平行孔,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內(nèi)孵育24 h。收集的細胞培養(yǎng)液樣品,按照Cu/Zn-SOD ELISA試劑盒的操作步驟檢測細胞培養(yǎng)液中的SOD。即洗滌液清洗抗體包被板2次,然后每孔加入100 μL樣品,并加入辣根過氧化酶同源物稀釋劑50 μL,于室溫下密封振蕩1h;洗滌3次,每孔加入基質(zhì)溶液100 μL,室溫下避光振蕩10 min;每孔加入100 μL的終止液,酶標儀檢測吸光度值D
(450)。梯度稀釋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根據(jù)標準品的濃度和對應的吸光度值D
(450),計算出標準曲線的直線回歸方程,采用回歸方程計算各組的SOD濃度。1.2.4 細胞內(nèi)ROS含量檢測
細胞染毒和劑量選擇同1.2.3。染毒結(jié)束后,棄細胞培養(yǎng)液,每孔加入50μL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稀釋的濃度為10 μmol/L的熒光探針DCFH-DA。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20 min。無血清細胞培養(yǎng)液洗滌細胞3次,以去除未進入細胞的DCFH-DA,之后每孔加入50 μL的無血清培養(yǎng)基,用熒光/化學發(fā)光檢測儀檢測熒光強度,激發(fā)波長為488 nm,發(fā)射波長為525 nm。以相對熒光強度代表細胞內(nèi)ROS含量。
F
=182.298,P
<0.01),進行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亞砷酸As(Ⅲ)溶液(濃度為2.5、5、10和20 μg/mL)染毒的細胞存活率均低于對照組(t
=2.398、3.471、11.024、22.044,均為P
<0.05)。隨著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劑量的升高,A549細胞的存活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r
=0.99,P
<0.05)。A549細胞暴露于亞砷酸As(Ⅲ)溶液24 h的IC為8.8 μg/mL。
圖1 亞砷酸As(Ⅲ)溶液對A549細胞存活率的影響
F
=23.429,P
<0.05);進行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為2.5和5 μg/mL時SOD濃度均高于對照組(t
值分別為-4.910和-5.640,均為P
<0.05),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為5 μg/mL時SOD濃度高于劑量為2.5 μg/mL組(t
=-3.911,P
<0.01)。F
=640.039,P
<0.05);與陰性對照相比,亞砷酸As(Ⅲ)溶液的濃度為2.5和5 μg/mL時細胞內(nèi)ROS含量均高于對照組(t
=-17.811,-58.765,均為P
<0.01),亞砷酸As(Ⅲ)溶液的劑量為5 μg/mL組的細胞內(nèi)ROS含量高于劑量為2.5 μg/mL組(t
=-15.473,P
<0.01)。
表1 亞砷酸As(Ⅲ)溶液對A549細胞培養(yǎng)液中SOD和細胞內(nèi)ROS濃度的影響(n=4,±s)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一定濃度的亞砷酸As(Ⅲ)溶液能顯著降低A549細胞的存活率,且隨著染毒濃度的升高,存活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A549細胞暴露于亞砷酸 As(Ⅲ)溶液 24 h 的 IC為 8.8 μg/mL(約 11.76 μmol/L)。既往研究顯示,亞砷酸As(Ⅲ)溶液對人源性肝QSG7701細胞、人皮膚成纖維CCC-ESF-1細胞,人支氣管細胞和人舌鱗癌Tca8113細胞等均具有體外細胞毒性,IC值分別為170.89、16.52、32和288.40 μmol/L。這些文獻和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亞砷酸As(Ⅲ)對多種臟器來源的細胞均具有體外細胞毒性,但毒性作用強弱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細胞種屬、實驗條件、染毒時間和觀察方法等不盡相同所致。
ROS是細胞氧化代謝的產(chǎn)物,細胞發(fā)生氧化應激時,細胞內(nèi)ROS生成增多,過量的ROS參與繼發(fā)性細胞氧化損傷和凋亡過程。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A549細胞24 h后,能夠誘導細胞內(nèi)ROS表達,尤其是在2.5 μg/mL染毒時即可導致ROS增加,表明較低劑量的亞砷酸As(Ⅲ)溶液可造成細胞氧化損傷,這與王躍武等的實驗結(jié)果相一致。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5 μg/mL的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細胞時,ROS相對熒光強度為(242.60±2.35)%,高于2.5 μg/mL的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細胞產(chǎn)生的ROS,表明亞砷酸As(Ⅲ)染毒濃度增大,細胞內(nèi)ROS增加越明顯,亞砷酸As(Ⅲ)的細胞毒性也越大,提示亞砷酸As(Ⅲ)誘導細胞內(nèi)的氧化損傷可能是引起A549細胞毒性的原因,這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在本研究中,亞砷酸As(Ⅲ)溶液濃度為2.5和5 μg/mL時,A549細胞的SOD濃度均高于對照組,且5 μg/mL染毒細胞產(chǎn)生的SOD高于2.5 μg/mL組,這可能是由于在正常狀態(tài)下,SOD是維持自由基動態(tài)平衡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但亞砷酸As(Ⅲ)染毒細胞后,破壞了細胞抗氧化系統(tǒng)的平衡,為清除過多的自由基,使SOD代償性地升高。有研究顯示,亞砷酸As(Ⅲ)染毒人皮膚成纖維CCC-ESF-1細胞后,隨著染毒濃度升高,SOD表達降低,在本實驗的檢測濃度范圍內(nèi),SOD并未降低,部分原因可能是測試SOD的細胞染毒濃度的不同造成的。在該研究中用于測試SOD的最大染毒劑量的細胞存活率為(13.8±2.9)%,而本研究選取存活率超過80%的劑量進行染毒[存活率為(81±8)%],提示在低劑量染毒時(存活率超過80%),SOD濃度升高,而高劑量時降低,這仍需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濃度為0~20 μg/mL的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A549細胞,細胞存活率降低,且具有劑量依賴關(guān)系,表明亞砷酸As(Ⅲ)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性。隨著亞砷酸As(Ⅲ)溶液染毒濃度的增加,ROS和SOD濃度均升高,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損傷,具體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