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宋智慧

石門縣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推進會議
石門縣地處湘西北邊界,是典型的山區大縣,全縣國土面積3970平方公里,境內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地質條件十分脆弱,是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高發頻發區。為此,石門列入了全國首批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縣,該縣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抓住機遇,以試出特點、試出效果、試出經驗為目的,在突出針對性、體現創新性、富有指導性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0年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普查通知后,石門縣于6月12日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普查試點工作,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等應急管理論述精神及普查通知精神,成立了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交通、林業、自然資源、氣象、住建口的副縣長,政府辦、財政局、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22個縣直相關成員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普查領導小組,組織調度普查工作。27個鄉鎮、街道、農林場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的風險普查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全面調度本單位的風險普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成立了8個工作專班和62人的普查專班隊伍。
同時,明確國家普查試點補助經費和縣財政配套經費由縣普查辦集中掌管,本著“錢隨事走”的原則,對普查專項經費的分配、撥付與任務量和工作進度嚴格掛鉤。全過程開展普查經費監督管理,保證??顚S?,有效防止經費違規使用、損失浪費、低效無效等問題。
石門縣通過“三個一”的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即印發《致全縣人民一封信》、一本風險普查宣傳小冊,制作一部風險普查宣傳短片,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風險普查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要求,形成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輿論氛圍,為開展普查創造良好的環境。
圍繞在試點中“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牢牢把握國家普查方案、技術規范和軟件平臺指揮棒作用,組織本土技術專家團勤學深研、集思廣益,制定了簡明扼要、操作性強的操作手冊,采取線下集中培訓、“一對一”線上培訓指導和單災種“一題一培訓、一題一過關”等培訓形式,分別對參與單位聯絡員、鄉鎮(街)業務負責人、調查人員、街道和村(居)普查人員等開展普查培訓指導,全面強化基層普查隊伍素質和業務能力,確保普查數據采集的嚴謹性、規范性和科學性。
全縣22個成員單位和7個單災種普查行業部門聯動合作,27個鄉鎮和331個行政村(居)統一行動,將應急管理部門牽頭負責的公共服務設施調查、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查等任務,按行業領域進行分解,由相關職能部門承擔;充分動員并發揮基層鄉鎮、村(居)的作用,承擔房屋建筑、減災能力調查的具體任務。將應急管理系統的971個調查對象,按鄉鎮區域劃分27個外業核查單元,由縣普查辦和鄉鎮共同組建22個外業核查小組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工作;由分管林業副縣長指揮,鄉鎮黨政“一把手”調度,縣林業部門作技術指導,全縣27個鄉鎮林業站、331個行政村(居)的干部、護林員共1700多人參與森林野外火源調查。由縣林業局、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組建了42人的森林可燃物大樣地和標準地工作專班;啟動房屋和市政設施普查大會戰,由縣住建局主導、第三方服務機構現場技術指導,鄉鎮落實,全縣331個行政村(居)干部組建750人的普查專班具體實施全縣房屋和市政設施的普查工作。
秉承“專業人干專業事”的原則,石門縣科學選擇第三方技術團隊,各取所長,分批按照建筑、交通、防災減災、地質、地震、氣象、森林火災等領域對口進行公開招標,擇優選用,重點解決非專業人員干不了的專業事。
此外,從嚴從實地抓好督查考核,以確保普查進度和質量。
一是質量核查嚴格落實“三把關”,包括:各單位分管負責人全面審核、發現問題并整改;各單位普查組長全覆蓋審核、抽樣現場復核;縣普查辦組織專業人員對各單位提交的普查表進行審核,并抽取一定比例進行現場核實。通過“三級聯審”,確保了普查結果精準無誤。

石門縣風險普查數據外業現場核查
二是督查考核持續發力,縣風險普查領導小組、縣普查辦負責人多次到鄉鎮、部門督導風險普查工作,將督查情況在全縣通報。并根據工作進展情況,由“月統計、月考核、月通報”轉為實行“周統計、周考核、周通報”工作機制,對問題較多、進展緩慢的單位,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對鄉鎮和部門一把手進行約談。
截止目前,石門縣完成內外業調查、數據錄入和質檢核查等工作3845項,其中采集完成公共服務設施數據431項,綜合減災資源(能力)419項,家庭調查2872個,重點隱患123項。完成自1978年以來40年的歷史自然災害調查工作。完成419處地災隱患點和所有地質災害致災調查與評估,編制完成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圖、風險區劃圖以及地質災害普查成果報告;完成1107公里公路、232座橋梁、4座隧道的調查;完成119個森林可燃物標準地和12個大樣地外業調查,完成減災能力、歷史火災調查和29.35萬公頃林地野外火源內外業調查采集工作;完成歷史氣象數據整理和災害數據統計、氣象災害數據分析和危險性評估報告編制;完成地震資料收集與補充、鉆孔鉆探、標準化處理以及構造草圖和說明書編寫;完成全縣26.8萬棟房屋、445公里供水管網、150公里市政道路、8座市政橋梁和2個水廠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