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林 潔

湖南中醫藥大學應急指揮監控中心
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的操場上,學生糾察隊隊員整隊休息期間,大家談及在校的學習生活,學校針推學院2018級的學生吳雨晨想起了去年春季返校的那一天。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一年春季開學延遲到了5月15日。讓新學期首批3300余名返校學生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們的除了干凈整潔的校園,還有一大早就在學校東大門、南大門為學生搬運行李的校黨委書記秦裕輝、校長戴愛國。那個特殊的開學季,在書記、校長的帶領下,千余名教職員工,充當著“志愿者”角色,協助學生完成行李消殺、體溫檢測、健康碼查驗等流程,引導學生前往學院報到處進行信息登記,全力配合各二級學院做好返校工作,為學生暖心護航。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始終把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共識,由此可以窺見一斑。
湖南中醫藥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湖南省重點建設本科院校,是全國首批設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高校,也是全國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的中醫藥院校。
學校共有學生及教職工總人數約25000人,教室總面積60890平方米,學生宿舍總面積164711平方米,實驗室總面積52330平方米……
關于學校的各項數據,學校武裝保衛處處長張陽春如數家珍。“坦率地說,這么多學生,這么大面積,作為這里的‘安全總管’壓力不可謂不大,但是我的信心和底氣卻很足。”
他的信心和底氣來源于學校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和“三個必須”要求,學校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消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班子成員校園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制定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院二級管理考核辦法》《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處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實施辦法》《湖南中醫藥大學職工年度考核實施暫行辦法》,明確安全生產與業績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等掛鉤。
2021年年初學校工作計劃把安全生產工作列為十大重點工作之一;校長辦公會先后 11次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具體問題,一批安全生產的問題被解決:分批次對已經損壞、失效、過期的消防器材進行維修、更換及補充;對校園平安安全排查出的隱患整改……
學校堅持把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放在首位,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近年來,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工作實際,學校修訂、完善了《湖南中醫藥大學安全工作“一崗雙責”實施辦法》《湖南中醫藥大學領導干部帶隊檢查學校安全工作制度》《湖南中醫藥大學重大事項決策風險評估實施辦法》《2021 年十大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專項監督》等制度,有效提升了學校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水平。針對消防工作,制定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湖南中醫藥大學消防安全責任實施辦法》等規定,學校與各二級部門、學院簽訂了消防安全責任書,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責任部門及職責,確保責任落實到人。
責任落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校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安全工作成為了常態。
在校長戴愛國帶領、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長廖菁主抓下,保衛處、后勤管理處、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學生工作部等安全生產、消防、平安建設職能部門團結協作,齊抓共管安全工作。
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堅持每個月深入分管部門基層、一線調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對于全校性安全督查活動由班子成員分批次帶隊進行,確保安全督查、隱患治理等工作力度大,落實快。
1 月 21 日,由校黨委書記秦裕輝、副書記易剛強、副校長廖菁帶隊,綜治辦等相關部門的12個工作人員組成的檢查組,對含浦、東塘兩個校區進行了寒假前安全隱患大排查。共在學生宿舍、化學實驗室等重點部位查出八大項隱患問題。
定期進行校園整體安全生產工作督查,全年分別在開學季、節日前、寒暑假前等時間組織五次大型安全督查,已經成為了該校每年的必選動作。
督查重點是學生食堂、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科研樓、學生公寓等重點場所及危險化學品安全、消防安全、電器線路和特種設備安全等重點項目,排查隱患,及時整改。
學校各職能處室、安全生產工作部門堅持做到加強日常安全監管,牢固樹立消防安全管理有關人員責任觀,嚴格消防控制室值班值守、交接制度,嚴禁值班人員脫崗離崗、值班電話無人接聽等現象出現;堅持消防設施設備的日常巡查,及時查漏補缺,加強安全預防。
對各項檢查情況、問題隱患、整改情況日常維修維護情況等形成詳細書面記錄,建立了工作臺賬,為學校分析研判安全工作提供依據。副校長廖菁說:“這個過程,既是排查隱患的過程,也是通過整改提升全校本質安全水平的過程。”
走進湖南中醫藥大學含浦校區應急指揮監控中心,墻上的大屏幕播放的是學校里主要區域和重點場所1300個監控鏡頭的實時畫面,對兩個校區的主要路口、路段和重點要害部位實行24小時監控,目前監控記錄信息存儲可達90天,基本上達到了校園監控無死角、全覆蓋。
在學校食堂廚房,記者看到廚具整潔、地板锃亮。“肉眼不可及的地方,我們也是堅持同樣的衛生標準。”學校后勤負責人自信地掀起水道罩板,向記者介紹,“與校園的其他重點區域一樣,廚房的每個操作間,也都安裝了監控。除了食材調料來源、品牌、期限等要監測,烹飪的過程也要監測,每個環節,都要保證衛生與規范。”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學校還嚴格實行了食品留樣、存儲等制度。近三年來,學校累計投資 1600 余萬元對學校 4 個食堂 10500 平方米建筑進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并引進千喜鶴、錦康、鐘情等大型餐飲公司,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物防、技防升級的背后都是學校堅持優先保證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經費投入,不斷完善安全基礎設施。學校對安全工作的經費做到優先安排、重點保障,按照在校師生員工人均5元以上的標準設立了安全工作專項經費。
近兩年,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投入1500萬余元,完善了安全指揮監控中心各項設施,其中包括“人臉識別職能終端(室內外)”“室外 AR 職能終端”“超廣角職能終端”等高尖技術。
僅2021年,學校就投入180余萬元對校園消防監控設備進行了升級維護,對圖書館、科研樓中心消防自動報警系統進行了改造,學校保密室、財務室、計算機房、重點實驗室等重點部位安裝防盜門、視頻監控、保險箱等防失密、防盜竊設施,學生宿舍安裝門禁系統,危化品區域完善防火防盜設施。物防升級,極大地提升了校園安全感。
學校安全承載著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關乎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影響著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決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放松。

漫步校園,隨處可見各類警示標識

校區內有各類醒目的交通標識
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為加強隊伍建設,夯實人防基礎,學校聘請紅光保安公司負責學校的安保工作,學校保衛處加強對保安人員監管,要求上崗的專職保安人員持證上崗。對國際教育學院、圖書館、科研樓、教學樓等重點場所都安排了專職保安24小時執勤。
目前學校現有保衛干部19人,聘請的紅光保安公司保安174人,加上學生糾察隊員72人,學校現有安保力量共計265人,達到了師生員工數的3‰以上。此外,學校為安保人員專門配置電動巡邏摩托8臺,電動四輪巡邏車1臺,同時根據防爆處突的需要,配置了鋼盔、警棍、鋼叉、盾牌、爆閃燈、執法記錄儀等裝備,提高了學校的安保力量及整體素質,增強了應急處突能力。
無論是學校新月湖四周隨處可見的“水深坡滑、請勿戲水、后果自負”的警示標識及設置救生圈、救生船等,還是校區內各類醒目的交通的標識……漫步在湖南中醫藥大學校園內,記者感受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安全元素。
學校制定了《湖南中醫藥大學校園道路交通及車輛管理辦法》,在校區的主要路段增加了禁停、禁鳴、限速等交通標識97塊,劃定了停車位1700多個。早在校本部剛搬遷時,學校就投資35萬建設了智能交通道閘管理系統,對進入校園的車輛進行實時監控,有效地掌控和規范了校內交通秩序。
學校保衛處專門安排了4名勤工儉學的學生,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到校門外的路口進行文明督導,較好地維護了校門口師生出行的交通秩序和安全。
為加強學校師生日常安全教育,學校在發放新生錄取通知書里就附上安全提示,把安全意識培養作為新生入學第一步。學校還把安全教育納入了大學培養方案,開設安全課,保障了課時和學分。設立了“平安衛士”微信公眾號,定時推送安全教育的文章。同時,利用校園網、新浪微博超話、宣傳欄、專題板報、主題班會、黨團活動、安全技能大賽等形式,動態宣傳安全知識。
學校還結合119 消防安全月活動開展安全知識培訓及演練。今年把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要論述作為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重要內容,學校專門召開政工例會著重學習宣講。近期,學校集中組織各學院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演練教育,大大提高了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防火自救能力。為了使廣大師生及職工家屬都了解學習消防知識,保衛處在校門旁邊醒目位置擺放宣傳廣告,擴大消防社會化宣傳。“我們還編印了各類安全知識讀本,因為可讀性強、內容豐富,這些宣傳手冊經常被學生帶回家。”學校黨委宣傳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章小純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