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敘
文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動力,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是區域和城市發展重要的軟實力。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城市的未來以及文化的發展進行了高瞻遠矚的規劃,全會提出力爭到2035年,全國重要的經濟、科技、金融、文創、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核心功能邁上新臺階,成都成為“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到2035年,世界文化名城影響力顯著提升;到2050年,建成泛歐泛亞區域性的文化中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
文化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支撐
文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智力資源、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加速流動,催生新的文化需求、新的消費形態、新的科技創造,產生新的發展動力。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上,它在傳播和塑造區域人文璀璨、活力迸發、開放時尚的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文化是實現高效能治理的“黏合劑”。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加速轉型都可能帶來傳統的隔膜,人與人的疏離和社會的陌生化。丟失了傳統的社會難以長治久安,失去價值共識的社會難以有效治理。僅有富足的生活,卻缺少社會認同和歸宿感,沒有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感,人們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文化在實現廣泛的參與、情感的鏈接、認同的實現、價值的共生方面發揮著潤物無聲的獨有作用。
文化是實現高品質生活最為核心的要素。文化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對文化的珍視天然蘊含著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尊重。創新、協調、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其歸宿和指向都是為人的發展,是人的尊嚴和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的發展。經濟學界一些專家認為人們的幸福感等于經濟力乘以文化力,也就是說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經濟力和人們幸福感的正相關度就減弱了,人們的幸福感更多來源于文化力。幸福是人們的一種主觀體驗,是精神的充足和飽滿,是對宜居地的歸宿感、安全感和認同感,它來源于富足的生活、生態宜居的環境、以人為本的服務。高品質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效能治理是為了建設一個共建共治共享守望相助的良序社會。文化以它的彌散性滲透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老百姓最直觀的幸福感受里。因而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文化是重要因素,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最重要的軟實力,也是“人民城市”最核心的內涵。
以文化的態度全面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城市是人類發展和文明進步的產物,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人的主體活動使城市成為文化的容器和表征,又因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而使文化廣為傳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而文化也是城市最溫潤的底色,最核心的競爭力。成都在高品質宜居城市的建設中對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特性和文化的發展路徑都有著非常清醒和富于前瞻性的認識。深刻地認識到城市發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輪驅動,而對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作出了長遠的謀劃。深刻地把握了文化彌散性和浸潤性的特點,在協調發展中注入了文化的眼光,在宜居公園城市的建設中注重場景營造和城市美學品味的提升,體現了文化的品格。在城鄉社區基層治理中,注重社區營造和文化挖掘,體現了文化的溫度。更為核心的是以人的幸福感作為城市文化建設和高品質生活的最終歸宿,彰顯了城市的人文底蘊和人本特色,體現了文化的態度。
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一定是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城市在時空的交匯中凝聚著歷史、情感和記憶,在現代化的洗禮中經歷著激情和蛻變。一個文明程度高的城市既知道自己的來路,也知道自己的去向,珍視自己的歷史文脈,又緊跟著時代的節奏。成都珍視天府文化的現代表達和當代價值,“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核心內涵是成都最具標識性的精神氣質和人文內涵。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既體現在人、城、文化的互動之中,更直觀地體現在市民的文明素養上。以天府文化潤城,以城育人,以優雅的城市美學品格和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在潤物無聲中提升市民素養。“十四五”期間成都將建立十大文化地標,計劃打造400個生活美學空間,在特色街區打造中引進博物館、藝術館、非遺展示區等文化空間,形成文化生活美學帶。在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方面繼續領先發展,讓市民在家門口更便捷地享受到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成都還將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深化核心價值引領、天府文化潤城、先進典型示范、市民友善優雅“四大行動”,不斷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
不斷彰顯天府文化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
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綠色無煙產業,不僅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同時在城市品牌和形象營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在發展中傳承創新,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推陳出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避免固步自封。成都充分挖掘天府文化內涵,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培育文化商貿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的新場景新生態新動能,高水平建設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充分延伸熊貓文化、三國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的內涵,通過文創項目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快文化地標建設,大力發展周末文化旅游經濟,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厚植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優勢,“十四五”期間成都將以國際視野全球眼光,加快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加強城市營銷和城市文化傳播,打造富于天府文化魅力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符號,推動天府文化話語創造性轉化,構建世界文化名城話語體系。一方面推動天府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通過高品質“三城三都”建設引進來,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互鑒,建設面向世界的中華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
未來,一個既具有國際影響力,同時又很中國很天府的成都,一個具有人文內涵,以人為本的幸福成都將作為“人民城市”的樣本崛起在西南。成都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作者
四川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