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學坤

站在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目標起步的關鍵時間節點上,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聚焦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打造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等目標任務,對新時期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為推進“十四五”市場監管工作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就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籌,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推動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
以更高標準構建市場監管現代化體系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成都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新征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勢特征。市場監管雖然剛經歷改革陣痛,但面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國家治理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必須堅持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對標國際國內先發城市經驗做法,集聚各方力量謀劃成都“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領域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創新舉措,加快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成都超大城市治理相適應的監管體制權責明晰、監管機制協同高效、監管方式智慧規范、監管格局多元共治的市場監管現代化新體系,市場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全市市場發展環境更加優越、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十四五”時期,成都市場監管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提升市民和市場主體獲得感為目的,深刻把握大市場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大監管的內在規律,著力實施系統性監管、功能型監管、建設性監管、開放型監管、科學化監管,不斷優化監管理念和方式,提升市場監管綜合效能,加快完善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市場監管體系。
完善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體系。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理念,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審批數字化改革、企業簡易注銷改革,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完善精準有效的市場安全監管體系。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全面提高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重要工業產品安全監管水平,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和提升城市韌性安全水平提供堅實保障。
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體系。以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為重點,豐富競爭政策實施工具,健全競爭政策實施機制,保障市場主體公平、充分、有效參與市場競爭。
完善立體護航的消費維權體系。加大網購、移動支付、跨境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消費領域的維權力度,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和訴轉案制度,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完善創新驅動的質量發展體系。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強化質量監管,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都標準、成都質量、成都品牌。
完善規范權威的市場監管法治體系。運用法治思維開展市場監管,為市場監管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確保市場監管有法可依、標準明確、執法必嚴。
完善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支撐體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挖掘市場監管數據“金山”,以信用監管為著力點,探索推行“沙盒”監管和觸發式監管,提升監管風險識別和應急處置能力。
完善協同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完善企業主體責任自治機制和行業組織自律機制,健全“吹哨人”、新聞媒體曝光制度,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市場監管格局。
以更高要求推動“十四五”市場監管開好局起好步
強化市場安全監管。把防范化解安全風險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職責,堅決守住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安全監管底線。用“四個最嚴”要求,全面推動《成都市市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落實,推進放射性藥物檢測實驗室、藥物安評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大型游樂設施、鍋爐、電梯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研究制定成都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辦法。
緊盯進口冷鏈食品監防控。以“四證”查驗為重點,緊盯食品入關、運輸、生產、銷售、貯存、消費“六大環節”,聚焦凍品、人員、環境“三大要素”,實施封堵、清查、檢測、處罰“四大行動”,堅決阻斷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傳播途徑。按照屬地、分級、分類原則,建立以行政管理責任制為核心、以企業主體責任制為關鍵、以專業防疫責任制為支撐、以銘牌公示為監督手段的冷庫庫長責任制,嚴守冷庫疫情防控關。
推進成渝和成德眉資業務融合。加強成渝、成德眉資市場監管一體化發展對策研究,在企業登記注冊、食品安全監管、知識產權保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消保維權、跨地域執法等方面,簽訂合作備忘錄,打造信息數據共建共享“一站式”、“跨區域”工作平臺。設立“成渝、成德眉資一體化企業登記服務專窗”,實現申請人異地申請并遠程自助打印領取營業執照,開啟五地市場監管部門業務工作互認互信新局面。
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水平。全力編制《成都市“十四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建立完善全市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研究制定搭建“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交易平臺、設立中國(成都)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組建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議方案。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地方立法、知識產權工作績效考核,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典范城市建設。
深化質量提升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加強質量基礎建設,引導企業樹立質量品牌意識。持續推進“百千萬”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和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推進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成都)建設,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加快推進電線電纜、汽車零部件國家質檢中心籌建工作。積極培育申報四川省軌道交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
推動市場智慧智能監管服務。依托成都市市場主體智慧監管平臺,探索實施“雙隨機”分級分類監管,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積分管理。加快推動“成都市市場監管融合信息系統(一期)”項目建設,構建“平臺統一支撐、大數據智慧服務、系統全面融合、服務惠民、監管共治”的市場監管信息化格局。全面推行市場主體準入“一站式”服務,構建“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企業全生命周期監管服務體系。
作者
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