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國
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描繪了成都未來發展宏偉藍圖,明確了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新都區將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圍繞“協同共興”攻堅提質,以高水平開放合作服務發展大局
搶抓成都打造“雙循環”戰略樞紐、“雙城記”重要極核的重大機遇,壯大自身綜合實力,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構建區域協同樞紐。深化與重慶九龍坡區戰略合作,共建成渝協同發展示范區。深化與德陽合作,加快打造成德同城樞紐區。堅持金青新大港區整體成勢,協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經濟增長極、鏈接歐亞陸港門戶樞紐和產貿結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加強招商引資攻勢。瞄準六類500強、行業領軍、關鍵環節企業和平臺型項目,力爭全年簽約引進市級重大項目15個以上,實際到位內資150億元以上,利用外資實際到位16億元以上,策劃包裝一批惠民生支撐項目,為“十四五”開局蓄勢賦能。
提升辦賽營城水平。高質量完成大運會賽事任務,借勢做好城市形象宣傳推廣。依托香城體育中心、尖鋒運動公園、芳華微馬公園等場館場地,舉辦公眾關注度高、商業價值大的體育賽事。
圍繞“產業升級”攻堅提質,以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競爭優勢
以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抓手,走制造與服務融合、傳統與新興共生產業升級路子。
推動裝備制造業提能升級。做大航空產業,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和大部件智造基地。做強軌道交通產業,爭取CRH6A-A型城際動車組本地化制造落地,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造修服務基地。做精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家具向“智能制造+智慧家居”轉型。
推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崛起。搶抓能源革命機遇,打造國際油服產業集聚區。發展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第四方物流等新模式,打造綜合型智慧物流先行區。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打造與主導產業高度適配的生產性服務業集群。
推動新經濟產業培育壯大。力促IBM、神州數碼等項目簽約落地,加快優炫軟件、科成云等項目建成投運。推進“場景營城·產品賦能”行動,打造餐廚垃圾“無廢處置”、“區塊鏈+智慧社區”數字化治理等示范項目,力爭新經濟企業數增長12%以上。
推動產業功能區載體建設。推進石板灘新城綜合開發,高水平打造產城融合的“未來之城”。推動軌交科創中心、航空科創大廈等科創空間核心項目年內開工,增強功能承載力產業支撐力。
圍繞“創新驅動”攻堅提質,以高濃度要素聚合推動動能轉換
以創新策源優勢、改革先行優勢、人才領軍優勢占據價值鏈高點,促進高端要素聚合、新舊動能轉換,激發發展內生活力。
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龍頭企業搭建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和孵化器,推動硬核科技成果轉化,形成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新型產業創新生態。
把改革持續推向縱深。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等一批國家級改革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隨時辦”、“就近辦”、“一次辦”模式,推行“企業管家”服務,以政府“好服務”助力企業“快發展”。
把人才作為重要支撐。實施“香城英才計劃”、“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用活用好人才新政2.0,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孵化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深化“親”、“清”政商關系,培養造就一支有抱負、有定力、有情懷的企業家隊伍。
圍繞“公園營城”攻堅提質,以高品質宜居環境重塑城市價值
以公園城市理念標定城市新取向、重塑城市新價值,打造生態宜居、品質魅力的現代化城市。
以高位規劃引領城市空間重塑。邀請國際國內一流團隊參與城市規劃設計,以規劃“大手筆”謀劃城市“大格局”,加快形成各板塊協調發展、整體提升的城市空間新格局。
以城園相融推動城市形態重塑。啟動泥巴沱等公園場景建設,以綠道為軸串聯城鄉社區、貫通川西林盤、鏈接大地景觀。實施“五綠潤城”環境提升行動,構建“青山綠道藍網成線、公園林盤串珠成鏈”全域景觀體系。
以消費升級促進城市功能重塑。打造以超線公園為代表的高品質特色消費場景,加快建設TOD消費商圈、高端綜合體和特色商業街區。加快布局5G基站和“一院五館”等功能設施,打造成北消費中心。
以人文雅韻推動城市氣質重塑。依托公園場景和大運活動,傳遞健康文明生活理念。推動天府家風館開館,升庵書香、艾蕪耕讀公園提質。依托寶光桂湖等傳統文化、火鍋熊貓等地域文化、音樂電競等流行文化,開發文創消費產品,促進城市人文綿延。
以場景融合賦能鄉村價值重塑。盤活鄉村資源,加快建設“沸騰里”、“沸騰鄉野”,展示“中國味道·天府文化·成都生活·沸騰小鎮”名片。推動“珠鏈錦繡·錦水公園”沿線提檔升級、串聯成勢,促進鄉村文旅項目落地,精品林盤呈現。
圍繞“共享發展”攻堅提質,以均衡化優質公服增進群眾福祉
統籌資源力量,持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讓發展紅利直惠群眾、直達民心。
以穩就業穩住基本面。深入實施增收激勵計劃,推廣和諧勞動關系改革試點成果,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確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加強優質公服供給。加快建設19所學校幼兒園,破解學位供給結構性矛盾。深入實施“醫聯體”合作,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推動養老產業市場化拓展,實施“智慧養老”試點,建設醫養融合養老服務體系。
兜牢社會保障底線。推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全覆蓋,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補充保險相互銜接。加強多領域社會救助,兜底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圍繞“系統治理”攻堅提質,以現代化治理水平增強城市韌性
堅持系統觀念,加快構建與現代化城市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加強疫情防控十項基礎工作“大體檢”,著力健全防控體系,著力提升診療水平,做好防控物資和技術儲備,全面提升疫情發現、檢測、流調、收治能力。
深化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推進社區發展治理與城市綜合治理“雙線融合”,構建黨建引領下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治理大格局。完善“大聯動·微治理”和網格化服務制度,健全市民訴求“全響應”、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體系,營造全社會法治良序。
推進香城細管提質增效。堅持精細管理,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群策群力整治,讓城市更加干凈有序。堅持智慧賦能,規劃布局智能化基礎設施。堅持品質提升,以城市空間美學觀點改造提升生態景觀和建筑風貌。
作者
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