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賢鵬
郫都區作為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區,聚焦志愿服務資源整合、配置、優化,創新探索形成了“1248”資源整合模式,通過“一核引領、雙輪驅動、四方聯動、八大形式”,努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截至目前,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0個、示范站20個、示范基地30余個,注冊志愿者近14萬人,組建志愿者隊伍1500余支,試點以來年度開展線上線下文明實踐活動2萬余次,覆蓋人群超1000萬人次。
堅持“一核引領”,把握根本遵循。郫都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切實把推動中央、省委、市委、區委全會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推動成立以黨委“一把手”為主要負責人的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各成員單位切實履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職能職責。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學習培訓、觀摩拉練、督導考核等制度,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核目錄。
實施“雙輪驅動”,強化資源聚合。創新構建“區委宣傳部+區委社治委”工作推動機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提升社區發展治理廣泛結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傳播平臺(融媒體中心),打造文明實踐指揮調度中心,實現推廣、服務、評價等一站式功能。立足城市鄉村不同空間格局,打造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和鄉村振興農村示范片區。依托“三固化、四包干”工作,推動區級各部門深入各鎮、村開展工作,建立工作協調對接聯系機制,構建文明實踐工作結對、資源結對新格局。同時,挖掘推出系列宣講陣地、團隊、課程等理論專題內容,不斷增強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學習、實踐能力。
加強“四方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整合“政校社企”資源,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志愿服務體系,匯聚多元主體合力。組建的2支區級志愿服務指導隊、N支部門特色志愿服務隊,為文明實踐提供人才、陣地、資金等多重保障。深化“高校+支部+農戶”志愿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智力支持。建立“社工聯盟志愿服務隊”,創新推出“社區+群團+社會組織+社區社會企業+N”多元主體的“社區合伙人”模式。聯合屬地企業,積極發揮川菜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影視城等產業功能區作用,組織園區企業成立“企業聯盟志愿服務隊”,實現服務主體及資源從“單一”向“多元”轉變。
探索“八大形式”,實現全域覆蓋。以“城市+農村”明確區域定位,展現兩大片區各自優勢與特點;以“常態+動態”推動資源互補,在聚焦發展大局、民生重點的同時基于新形勢、新需求進行動態調整;以“線上+線下”形式延伸服務觸角,推動線上推廣線下實踐融合互促;以“固定+流動”織密服務網絡,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域覆蓋;以“集中+分散”優化資源布局,根據實際需求優化資源統籌,形成資源合理布局;以“標準+定制”滿足多元需求,既推出標準化“套餐”又量身打造提供個性化“點餐”服務;以“挖掘+下沉”清晰資源流,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資源并利用“三固化”“四包干”等機制促進資源下沉;以“激勵+考核”強化資源動力,建立準入退出、激勵考核機制,不斷提升資源整合與管理能力。
作者
中共成都市郫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