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本叫“倒楣”,大約出現在明朝后期。明朝科舉取士競爭激烈,為求吉利,在考試前,有考生的家庭會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為考生打氣壯行,時人稱這根旗桿為“楣”。當揭榜之時,誰家的學子榜上有名,自家門前的旗桿可以照豎不誤,如果不幸失利,該考生的家人就會把自家的旗桿放倒撤去,叫作“倒楣”。此后,這個詞被愈來愈多地用于口語和書面表達中,用法也更多樣。因“霉”與“楣”是諧音,本身就有不吉利的意思,“倒霉”漸漸成為更常規的寫法。
蘭花草摘自微信公眾號“兒童文學”
意林·少年版2021年1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