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順
12月之后銀行板塊開始獲得明星基金經理關注。銀行板塊當前的邏輯不僅是低位低估,還在于基金低配置比例,最重要的是,隨著今年經濟逐步恢復,資產質量和盈利端都有邊際改善的預期,2021年板塊有確定性機會。
市場原來擔憂疫情會讓2020年銀行的資產質量承壓,結果披露出的數據卻好于預期。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體不良率為1.5%,較2019年末上升8個基點,但不良凈生成率已經于二季度見頂,三季度回落8個基點。其中,受疫情沖擊最大的零售貸款邊際改善,疫情對零售貸款的沖擊主要在信用卡等消費信貸,影響集中在上半年,三季度不良率已開始回落。從信用卡ABS高頻數據可以觀察,信用卡新進入逾期的高點在3月,新增不良的高點在6 月(逾期超過90天確認為不良)。伴隨著新增逾期從4 月之后開始改善,不良發生額從三季度開始下降。
銀行目前的資產負債表處于最近十年最干凈的時候。銀行股之所以長期股價跌破凈資產,一個原因是投資者認為中國銀行業披露的不良數據不真實,實際不良遠高于賬面不良。但實際上,經過這幾年監管引導做實不良、擠干水分,銀行資產負債表目前已是近十年最干凈的時候。以老16家上市銀行為例,2020年上半年關注率為2.28%、不良貸款偏離度為68%,均是近十年的最低水平,即便今年有疫情的負面影響,關注率+不良率仍在下降趨勢中。
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較中報回升1.7%至-7.7%,凈利潤回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凈息差企穩,資產收益率有上行趨勢。2020年下半年以來,針對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利率的相關政策頻頻出臺,從實際經營結果觀察,銀行凈息差企穩,資產收益率有上行趨勢。2020年三季度上市銀行平均凈息差為1.91%,較二季度下降1bp,基本保持穩定。
從銀行資產收益率看,上市銀行三季度的平均資產收益率較二季度下降1bp,下降幅度較二季度收窄,整體趨勢向好,其中國有行、城商行資產收益率分別下降1bp、5bp,而股份行、農商行表現較好,資產收益率較二季度分別上升1bp、2bp。2021年國內貨幣政策邊際趨緊,市場化利率中樞今年可能會有小幅抬高。長城證券預計,今年上市公司整體凈息差會小幅上行2個基點至2.09%,息差上升同步提升利潤水平。

其二是撥備覆蓋率階段性上行隱藏利潤。二季度市場曾傳言銀行接受政策窗口指導,為了降風險大幅提高了撥備覆蓋率比例,這點從中報上市公司的撥備覆蓋率可以看出來,比如零售銀行龍頭招行,上半年撥備覆蓋率提升至440.81%,要知道招行的資產質量歷來最好,不良核定嚴苛,如此大比例計提有掩藏利潤之嫌。2020年三季度,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整體為269.06%,與中報幾乎持平,撥備計提力度明顯放緩。

其二是撥備覆蓋率階段性上行隱藏利潤。二季度市場曾傳言銀行接受政策窗口指導,為了降風險大幅提高了撥備覆蓋率比例,這點從中報上市公司的撥備覆蓋率可以看出來,比如零售銀行龍頭招行,上半年撥備覆蓋率提升至440.81%,要知道招行的資產質量歷來最好,不良核定嚴苛,如此大比例計提有掩藏利潤之嫌。2020年三季度,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整體為269.06%,與中報幾乎持平,撥備計提力度明顯放緩。

2005年以來,銀行股歷經6輪大級別的上漲行情,除了2014-2015年由無風險利率下降、增量資金進場推動外,其余5次均由經濟周期上行推動。觀察二級市場,最近疫情在全國散點式復發并沒有引起過多炒作,來年春暖花開氣溫上升,疊加疫苗全面鋪開,疫情就不再是市場關注點,經濟復蘇板塊會受到重視,銀行股有望率先啟動。

2020年Q3主動型基金銀行股持倉2.88%,2020年Q4主動偏股基金前十大持倉銀行業占比3.2%,環比三季度提升0.3%。目前偏股型基金對銀行的配置仍處于過去十幾年的低位,處于大幅低配水平。近期我們看到,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加倉銀行股,最好的例子是興全的謝治宇,對金融板塊的持股占比已經提升至13.55%,相比2020年四季度提升了8.74個百分點,1月21日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新進的金融標的只有興業銀行。

投資標的方面,銀行板塊整體的彈性不會很大,內部也會有分化。關注三個方向:第一是競爭格局較好的零售銀行,A股有兩只龍頭,招行和平安。第二是業績迎來確定性拐點,估值底部,有明星基金關注的標的,如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第三是受區域信用分化,長期經營優于行業的中小銀行,如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
平安已經披露了,除了凈息差差一點(去年行業通?。?,其他關鍵指標全面好轉,收入同比增長11.3%,凈利潤增長2.6%,其中四季度凈利潤大增43%。全年不良率1.18%,同比下降0.47%,撥備覆蓋率201.4%,同比增長18.28%。負債平均成本2.32%,同比下降32個基點,此外,零售業務和私人銀行業務也都超預期。平安銀行是值得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