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王東
為規范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管理,明晰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關系,維護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健康、持續發展,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9月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津黨發〔2017〕45號),對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領域的改革、建立股權托管登記和流轉交易平臺進行了頂層謀劃和部署,明確依托天津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和流轉交易平臺,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所(以下稱“農交所”)作為天津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市級平臺,積極研究探索,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要求,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股權托管登記管理制度并研發上線了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交易信息系統,對全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進行集中統一托管,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致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規范管理和股權質押等增值服務,著力打造國內最專業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交易平臺,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
1? 農交所基本情況
農交所是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組織推動設立,由天津產權交易中心與寶坻區政府控股的國有全資企業。按照《關于加快健全完善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意見》(津政辦發〔2015〕99號)的相關規定,農交所作為市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主要負責全市范圍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的登記與發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活動的組織及配套服務工作,制定全市統一規范的市場管理制度和交易規則。
按照津政辦發〔2015〕99號的要求,農交所于2016年底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全市10個涉農區、151個鎮(街)的“市—區—鎮(街)”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服務體系。2018年11月,三級市場體系作為天津市唯一成果入選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創新成果,也是全國唯一涉農成果。2019年年末,農交所將三級市場體系延伸至四級,打通市場“最后一公里”,在全市3628個村建立村級服務點,實現了由三級市場到四級市場的全面提升。
當前,農交所主要開展托管登記、權益交易和招標采購三大類業務,具體產品涵蓋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經營權、農村經營性資產使用權、林權、農業生產設施設備使用權、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閑置農房(宅基地)使用權、知識產權、農村建設項目招標采購等十小類產品,是目前國內交易產品種類齊全、市場渠道體系完整、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的省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之一。通過推動各類農村產權進場公開流轉交易,為市場化配置農村資源要素、實現價值最大化,進而為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提升農村基層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2? 股權托管登記平臺的建設目標
農交所著力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交易平臺打造成服務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全市統一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登記平臺辦理股權登記業務,建設全市統一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登記數據庫,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行政機關、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本提供具有公信力的股權登記、變更信息和股權質押等信息,實現農村資產數字化管理,推進村集體經濟長足發展。
3? 推動股權托管登記業務的主要做法
為推動建立“產權清斷、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按照《關于統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津黨發〔2017〕45號)的相關要求,農交所從頂層制度設計、規范公告程序、研發托管系統、探索增值服務、提升股權價值五個方面,建立完善股權托管業務體系,配套服務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配套做好頂層制度設計。2019年11月,農交所參與起草,經市農業農村委審定,又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改革專項小組名義印發了《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和流轉交易指導辦法(試行)》(津改農組〔2019〕3號),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和流轉交易進行了頂層謀劃和部署。為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更好地辦理具體業務,農交所制定了《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和流轉交易業務手冊》,涵蓋2個操作規則、5個協議示范文本、6個業務操作文件和5個交易流程圖,為托管登記提供制度保障。
規范改革相關公告程序。成員身份確認和清產核資是此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最核心也是最基礎的環節,按照政策要求,須將相關結果進行公告,以確保程序規范、公開透明。為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配套服務,農交所專門推出了農村產改公告業務,由區、鎮政府集中統一對接農交所,按照統一制式進行成員身份確認結果和清產核資結果公告。截至2020年9月底,農交所為3497個村提供了清產核資公告服務,為2732個村提供了成員身份確認結果公告服務,為1952個村提供了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公告,同時完善投訴渠道、公開投訴聯系方式,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研發上線股權托管系統。農交所研發上線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交易信息系統,形成“一網一臺一庫”的系統架構,即:前臺網站頁面展示、中臺審核登記管理、后臺匯總生成數據庫,功能涵蓋農村產改公告、登記托管公告、股權變動信息、成交公示查詢、股權賬戶管理、村集體掛牌展示以及數據匯總分析等,為股權托管、股權變更、股權查詢、股權分紅、股權質押提供綜合配套服務。截至2020年9月底,農交所為1890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提供了股權托管服務,并辦理了4筆股權贈與業務。
積極探索股權增值服務。為切實讓農民感受到股權托管的好處和便利,農交所不斷深化服務,在管理股權登記簿的基礎上,拓展股權分紅、股權查詢、股權凍結、股權質押、信息披露、信息更正等服務;不斷優化系統功能,如信息檢索、變更明細等,提升客戶體驗,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規范、高效、便捷;研究試點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擔保融資功能,制定《天津市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擔保管理辦法(試行)》,為激活股權金融屬性、開辟農村金融新方向奠定基礎。
提升集體股權市場價值。股權的量化基礎為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因此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的價值大小直接關乎著股權的市場價值。為便利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辦理資產資源交易業務、實現市場化配置資源,農交所積極推動各涉農區出臺有關集體資產資源進場交易工作辦法,隨著資產資源交易溢價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應的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的價值也越來越凸顯,基本上形成了股權托管登記平臺(一級市場)和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二級市場)的聯動,為以采取收益法折現定價的股權估值提供參考依據。
4? 實行股權托管登記的意義
4.1? 成員:獲得更好的權益保障
通過股權集中托管登記,股權的轉讓、繼承、贈與、分紅等行為在平臺公開進行,有利于明晰產權歸屬,實現同股同權同利,維護所有成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可以增強成員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了解,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防止“一股兩賣”、“一股兩押”現象的發生,防范交易風險,真正做到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在安全、高效、順暢的流通市場進行股權交易,既可以體現股權的市場價值,又可以實現股權質押,實現了股權價值增值。
4.2? 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
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集中托管登記,有助于降低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股權事務的運營成本,集中精力抓好經營管理,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現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村集體經濟組織嚴格按照章程規范股權管理,通過信息系統合理設置持股比例上限,防止“一股獨大”、“少數人控制”,維護成員合法權益;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形象和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便于村集體經濟組織招商引資。
4.3? 政府:為決策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當前,村集體經濟組織尚未立法,對此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新成立的集體經濟組織股權如何登記及變更缺少相關規定。由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專業股權托管登記機構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進行集中托管登記,為彌補該領域的制度缺失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政府相關部門及時掌握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狀況、股權交易動態、股權結構變更等情況,為出臺相關政策和支持措施提供參考依據,提高決策精準度;有助于豐富監管手段,提高智能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和水平,打擊非法股權交易行為,維護基層穩定;也便于集中分析數據,出臺相關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5? 股權托管登記的成效
股權托管及相關公告服務的數量方面。截至2020年9月底,農交所為天津市10個涉農區3497個村無償提供了清產核資公告服務,為9個涉農區2732個村無償提供了成員身份確認結果公告服務,為6個涉農區1952個村無償提供了2018及2019年度集體資產年度清查公告,為10個涉農區1865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提供了股權托管服務,并辦理了4筆股權贈與業務,為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股權托管業務的逐步完成進一步豐富了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數據,可實現多維度數據整理、挖掘、分析,形成對農村領域的評價體系,可對政府制定政策、招商引資等提供數據基礎。
產權交易帶來的股權價值提升方面。自2017年1月天津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系統上線以來,農交所對入場交易項目全部采取網絡競價模式,農村產權交易從“線下”走到“線上”,從“灰色”走到“陽光”,截至2020年9月底,農交所累計組織完成各類農村產權交易3202筆,成交金額86.49億元,涉及土地71.36萬畝,場內競價率達41.92%,溢價率為16.34%,惠及農戶4.56萬戶,帶動農民增收4.87億元,市場定價能力進一步增強。隨著資產資源交易溢價的不斷提升,對應的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的價值也越來越凸顯,基本上形成了股權托管登記平臺(一級市場)和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二級市場)的聯動,為以采取收益法折現定價的股權估值提供了參考依據。
股權托管帶來的基層治理提升方面。通過集中統一托管,并與集體資產管理系統、產權流轉交易系統形成聯動,集體資產資源流轉交易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促進各方對集體資產資源的監督,真正做到“干部清白、百姓明白”,預防了農村基層微腐敗的發生,使農村基層治理更加科學有效;通過“背靠背”、“不見面”網絡競價交易,有效解決了“串標圍標”“看場吃喜”等問題,增強了農民的信任和支持,促進了基層穩定和鄉村文明;通過集中統一托管,填補了股權變更管理空白,增強了股權管理公信力,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