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高偉
科學導報訊 記者門高偉 1月6日,大同市召開了“創新生態爭一流、轉型發展蹚新路”行動動員大會,明確一流創新生態要率先基本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要率先基本形成、綠色能源供應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要率先基本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等“六個基本形成”的以創新引領轉型的“路線圖”。
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來以“氫都”“新能源之都”為目標,不斷深化轉型綜改,基本形成“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工作格局。“近幾年,我們基本構建起‘一煤為基、四馬拉車、六新崛起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由‘煤電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在會上說。
據介紹,大同聚焦新興產業和“六新”突破,瞄準2025年轉型出雛型目標,推動構建以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風電、光伏、氫能和燃料電池、儲能蓄能及節能示范、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為核心的六大能源產業板塊,打造現代煤化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十大產業集群為轉型發展的“四梁八柱”。
在此基礎上,大同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創新生態爭一流、轉型發展蹚新路”行動,將山西省“十四五”轉型發展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在大同落實落細落小,同時給出大同解決方案。“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不讓大同輸在‘十四五起跑線上。”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在會上對照山西省相關要求,明確了大同2021年以創新引領轉型的目標與任務。
據悉,2021年大同將聚焦經濟總量確保“進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補位”、輻射帶動作用確保“亮位”、能源革命綜合改革確保“強位”、生態環境優勢確保“保位”等目標,重點實施28項工程,率先在“六個基本形成”上取得突破。
其中,實現一流創新生態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實施創新平臺提檔升級工程、創新主體高效聯動工程、創新技術體系突破工程、創新政策協同配套工程、創新文化深入人心工程等。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實施新能源及氫能產業集群量質雙升工程、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優化升級工程、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集群縱深推進工程、通航產業集群示范突破工程、大數據與信創產業集群擴容提質工程、現代紡織產業集群全鏈拓展工程、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強基提速工程、智慧云岡大景區及文旅產業集群擴點拓面工程等。實現綠色能源供應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清潔能源供給能力提升工程、綠色低碳消費提標工程等。實現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北京“護城河”生態屏障建設工程、首都“后花園”藍天碧水鞏固工程、綠色發展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等。實現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政務服務提質工程、便民便企服務工程、誠信監督體系構建工程、市場主體全流程監管工程等。實現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要率先基本形成,主要通過實施“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程、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工程、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程、開展全民健身工程、實施“互聯網+養老”工程等。
以“一子落”帶動“全局活”。面對轉型出雛型這一系統工程,大同在會上細化行動的保障力量,并鼓勁道“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加快‘蹚新路、爭一流步伐。”